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海通债券姜超:又见回购利率飙升 对债市的影响多大?

时间: 2016-10-28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摘要:
  回购利率飙升。10月以来,资金面持续紧,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接近3%,交易所GC001达到10%以上;市场甚至担心是否13年“钱荒”重现。
  造成短期回购利率飙升的原因
  1)贬值压力加剧,外占大量流出。10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6.77,快速贬值或导致10月新增外汇占款继续大降(9月下降3300多亿),导致资金紧张。
  2)央行不再降准,改用OMO和MLF。15年外占流出2万亿,央行通过多次降准提供资金。但16年以来外占同样流出2万多亿,央行仅在2月降准,此后一直通过MLF和OMO投放流动性。截止10月下旬,OMO净投放12300亿,MLF年内净投放约1.44万亿,央行依旧维持资金面紧平衡。
  3)流动性工具期限拉长,资金成本抬升。央行实施MLF和OMO的期限延长,平均资金利率在2.4%-3%,成本明显高于降准投放的零成本资金。来自央行便宜的钱少了,使得资金利率中枢上行。
  4)其他阶段性因素:财政存款传统上缴(约5000多亿)、准备金下放偏慢(十一假期影响)、EB发行冻结资金(预计1000-2000亿)等。
  宽松趋谨慎,4季度回购利率中枢上移
  为何4季度央行货币放水谨慎?首先,控制地产泡沫成为当前政策重点,大幅宽松难现。其次,美国12月加息概率仍大,海外央行宽松均趋于谨慎,美元升值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央行有动力维持利率高位。此外,在3季度经济企稳之后,近期煤炭、钢铁价格大涨,4季度通胀存反弹风险,也不支持货币过度宽松。
  16年金融监管趋严,控杠杆、防风险为主。今年监管层已陆续出台了理财新规、资管八条底线等政策,而央行也重启14天、28天逆回购,抬高资金成本,防范债市杠杆泡沫。本周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反映控杠杆、防风险的监管思路延续,未来理财新增规模趋降。
  4季度回购利率中枢或抬升。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海内外经济环境+金融控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央行4季度货币政策趋于谨慎。外占持续流失下,如果不降准、仍用MLF对冲,同时拉长投放期限,回购利率中枢或明显上移,预计4季度7天回购利率中枢维持在2.6-2.8%左右,但类似13年“钱荒”应不会发生。
  回购利率上行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
  1)期限利差角度:16年7月以来,我们估算10年国债和R007的期限利差平均在25bp左右,当7天回购利率上行至2.7%时,10年国债利率或在2.9-3%,当7天回购利率在3%时,10年国债利率或在3.2-3.3%。
  2)银行表内分析:模拟显示,当回购利率上行至3%,银行表内的负债成本预计仍在2.2%以内,低于10年国债收益率,资金成本抬升对表内配置长债的影响较有限,但需防范央行对资金成本上升的政策引导。从资产比价看,国债依然具有配置价值,与当前贷款收益匹配的10年国债顶部在2.8%左右。
  3)理财表外分析:理财配置信用债为主,多采用杠杆套息策略;而利率债提供流动性+博弈资本利得。根据我们估算,假定委外要求回报率3.5-4%,当回购利率上行至2.7%时,1倍杠杆和13%隐含税率下,10年国债收益率顶部或在2.9%。
  4季度债市策略:利率把握反弹机会,信用防范风险
  4季度债市始终受益于供需改善,但短期内央行货币不松,4季度回购利率或上行至2.6-2.8%,对应10年国债顶部在2.9%左右,短期对债市保持谨慎,关注信用去杠杆和利率调整风险,上调10年国债区间2.5-2.9%,10年国开区间2.9-3.3%。
  但是17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源于低基数+地产投资下滑,通胀也可能重新转为通缩。贬值压力释放后,货币宽松也会重新打开空间,我们仍看好17年债市机会,建议4季度把握利率反弹机会,利率调整有顶,积极布局明年。
  正文:
  1. 短期回购利率抬升的原因
  1.1 贬值压力加剧,外占大量流出
  10月以来,资金面持续紧,短端回购利率明显抬升,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接近3%,交易所GC001达到10%以上;资金紧张的态势在本周愈演愈烈,市场甚至担心是否13年“钱荒”重现。
  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占流出较多,是资金面紧张的重要原因。16年9月,我国外汇占款下降超过3300亿,是造成M2下降和9月末资金面紧张的主因。10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破6.77,迅速贬值下,预计10月外占降幅仍高,加剧资金紧张。
  1.2 央行不再降准,改用OMO和MLF
  去年811汇改后,我国外汇占款一度下降达到每月3000多亿人民币,年底12月当月下降近7000亿,全年下降约2万亿,但央行通过多次降准,及时弥补了资金缺口。
  16年以来外占同样外流2万亿,但央行仅在2月降准,此后一直通过MLF和OMO投放流动性,截止10月27日,OMO净投放12300亿,MLF年内净投放约1.44万亿,央行依旧维持资金面紧平衡。
  另一方面,央行实施MLF和OMO的期限延长,从过去的7天拉长至14天、28天、6个月和1年,平均资金利率在2.4%-3%,成本明显高于降准投放资金。来自央行便宜的钱少了,叠加续作与否取决于央行,使得资金利率中枢上行。
  1.3 传统财政上缴,EB发行或有影响
  除了外占流失和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外,财政存款上缴、准备金下放偏慢、EB冻结资金也是造成10月资金持续偏紧的阶段性因素。
  首先,10月是传统缴税月,往年平均财政存款上缴5000-5500亿,今年10月24日前缴税也将影响资金面。再者,近期50亿规模的16凤凰EB即将发行,28日预计冻结资金1000-1400亿左右(估算5000-7000亿申购资金,20%定金),机构提前筹集申购资金也可能导致资金趋紧。
  2. 宽松趋谨慎,回购利率上行或是“新常态”
  2.1 稳汇率、控泡沫,央行宽松受限
  为何4季度以来,央行货币放水谨慎?我们认为稳汇率和控制地产泡沫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1)8-9月,国内工业经济相对平稳,但房价暴涨,随着十一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控制地产泡沫成为当前政策重点,意味着大幅宽松难现。
  2)10月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减,美国12月加息仍是大概率事件,面对海外冲击,央行货币宽松也将更谨慎。
  3)此外,9月国内CPI回升,近期煤炭、钢铁价格大涨,叠加国际油价回升、去年基数下降,4季度通胀仍有反弹风险,也不支持货币过度宽松。
  2.2 海外宽松趋于谨慎
  7月G20财长会议后,日欧宽松同样转向谨慎,加剧了全球债券收益率上行的风险。9月和10月欧央行的议息决议,均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当前欧央行QE计划每月购买800亿欧元资产,该计划将于17年3月到期,如果后续逐步缩减QE购买规模,其实是货币趋紧。
  而9月日央行同样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推出新版QQE,由数量转向价格调控,将日本10年国债的收益率目标定在0,高于当时日本国债实际的负利率水平。日欧央行对宽松的谨慎态度,使得市场担心全球宽松转向。
  2.3 金融监管趋严,回购利率或抬升
  16年金融监管趋严,央行不会轻易宽松。从理财新规、资管八条底线等政策出台开始,到央行重启14天、28天逆回购,均反映控杠杆、控风险的监管思路延续。
  本周关于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进一步印证央行对表外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从整体扩张速度来看,16年上半年理财余额26.2万亿,同比增速超30%,一些较为激进的中小行理财扩张速度更高。表外非标类似于信贷,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测算,助于防范表外信用无序扩张。未来理财新增规模将趋降,委外虽然可以增强收益,但也要考虑占用考核额度的成本。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海内外经济环境+金融控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央行4季度对货币政策仍将较为谨慎。外占持续流失下,如果不降准、仍用MLF对冲,同时拉长投放期限,回购利率上行可能成为“新常态”,预计4季度7天回购利率中枢维持在2.6-2.8%左右。
  3. 短端利率影响长端走势
  回购利率的上行可能导致债券短端利率反弹,进一步传导至长债利率。从期限利差的角度来看,16年无论是短融还是国债,其和回购利率的利差不断收窄。例如,1年期AA+中短期票据与7天回购利率的利差从年初的70-80bp压缩到9-10月的30-40bp左右;而10年国债与7天回购利率的利差从年初的40bp压缩到10月的20bp以下。
  我们估算,16年7月以来,10年国债和R007的期限利差平均在25bp左右,当7天回购利率上行至2.7%时,10年国债利率或在2.9-3%,当7天回购利率上行至3%时,10年国债利率或在3.2-3.3%。
  但16年期限利差收窄,与基本面预期和市场行为有关。一方面,我国经济中期下行压力一直较大,叠加未来宽松预期,带动长期国债的利率下行。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基金等配置需求较多,横扫高收益债券,使得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均被压至历史低位。因此,不排除未来期限利差或进一步收窄的可能性,也提示我们可从银行表内和理财配置角度,来分析回购利率对债市的影响。
  4. 从银行表内看,长债调整有顶
  4.1 资金虽有上升,但表内成本趋降
  银行表内负债主要包括存款、同业负债、对央行负债和债券发行等。银行表内负债成本影响配债需求,债券收益率需要能够覆盖成本。
  近年由于理财崛起,存款占银行负债的比例回落,从14年初的76%下降到16年3季度的71.5%;银行和非银同业负债的占比维持在15%-16%左右,发行债券占比从8%小幅增加至10%。此外,对央行负债占比从前两年的不到1%,增加至16年的6%-7%,主因央行使用MLF、SLF、OMO等流动性工具补充流动性。
  活期存款占比回升,表内成本趋降。根据上述比例,我们估算了银行负债成本,15年初银行负债成本在3%左右。经过15年多次降息降准,存款利率、债券发行利率、同业负债成本均明显下降,15年末银行总负债成本下行80bp至2.2%左右。到了16年,央行不再降息,但是M1高企意味着存款活期化,进一步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至2-2.1%,并且部分对冲了央行抬高资金成本的影响。
  4.2 利率债受追捧,调整应有顶
  根据资产比价,利率债和个人房贷优势明显,成为16年银行主配资产。考虑以下几类资产:1)10年国债收益率2.7%,无税收和资本占用成本;2)10年国开收益率3.1%,剔除税收成本后的收益率在2.63%左右;3)个人住房贷款利率4.55%左右,剔除税收和资本占用成本后的收益率为2.61%;
  4)一般贷款和信用债券风险计提比例高,剔除税收和资本占用成本后的收益率分别在2.5%和1%左右;5)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在2.9%左右,剔除税收和资本占用成本后的收益率为1.86%。
  由此可见,对于银行表内而言,考虑税收成本和资本占用成本后,个人房贷和利率债的收益明显高于信用债和一般贷款,印证16年以来银行普遍增持利率债,同时个人房贷投放积极,而同业存单由于收益尚可,也有所增持。十一地产调控后,银行信贷政策和房企融资将趋紧,这意味着银行表内“缺资产”现象将延续,低风险的债券资产仍有来自银行表内的配置需求,即使利率调整也应有顶。
  4.3 回购利率上行的情景分析
  从银行表内角度出发,回购利率上行对利率债的影响可分别从负债成本和资产配置来分析。从成本角度看,我们假设当回购利率上行至2.5%、2.75%和3%时,对应同业负债成本上行至3%、3.2%和3.4%,商业银行发债成本分别为3.2%、3.4%和3.7%。同时,假设对央行负债成本稳定,存款成本小幅下降,据此估算得到三种情况下,银行负债成本分别为2.03%、2.1%和2.15%。
  这意味着即使回购利率明显上行至3%,银行负债成本预计仍在2.2%以内,明显低于10年期利率债的收益率,资金成本抬升对长债影响有限。但需要防范的是央行对资金成本的政策引导(比如拉长久期),如果贵的钱多了,那么银行负债成本也会明显上升,进而影响债券配置需求。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回购利率上行可能抬高同业存单等同业资产的收益率。假设回购利率上行至2.5%、2.75%和3%,对应3个月同业存单收益率可能在3%、3.2%和3.4%,计算扣除成本后的收益率分别为1.93%、2.08%和2.23%,依旧低于利率长债的配置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回购利率上行后,国债依然具有配置价值,与当前贷款收益相匹配的10年国债利率顶部或在2.8%左右。后续需要关注地产政策收紧后,地产相关贷款利率是否上浮。不过地产调控后,银行信贷或进一步萎缩,衰退性宽松有利于国债等安全资产的表现。而风险在于同业资产价格大幅上升,这可能导致国债性价比下降。
  5. 从理财配置看,防范去杠杆风险
  5.1 理财成本刚性,未来或趋降
  与银行表内分析类似,我们先看理财成本(即理财预期收益率)是否会因回购利率上行而发生变化。历史数据显示,15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稳中趋降,从5.5%左右下降至16年9月的3.8%-4%。理财收益率与回购利率关系并不明显,其走势更多取决于理财资产收益率的表现;同时,由于银行间理财竞争压力,理财收益率较为刚性,下降幅度缓慢。
  后续来看,无论是16年理财新规、此前报道的理财资产或计提风险资产,还是央行将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理财资产余额-现金余额-存款余额)纳入MPA广义信贷测算,都体现了监管层对表外影子银行的监管趋严,防风险、控杠杆下,预计未来理财扩张速度放缓,收益率也将趋降。
  5.2 配置信用为主,利率提供流动性+博弈利得
  16年6月末,理财资产中约41%配置债券,其中信用债占比34%,利率债占比7%,而货币市场资产占比15.6%。理财资产配置以相对高票息的信用债为主,委外投资规模也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回购利率低位时,杠杆套息成为理财主流策略,利率债主要提供流动性,同时适当博弈长债的资本利得。
  5.3 杠杆率有所下降,防范去化风险
  回购利率上行对信用债影响较大,防范去杠杆风险。当前信用利差过窄,回购利率上行,会直接降低信用债杠杆收益,一两天资金偏紧或许可以维持,但持续一段时间偏紧就会导致去杠杆。虽然经过此前14天和28天逆回购重启,9月末广义基金杠杆率小幅下降至108%,但委外资管机构的杠杆不低。信用是加杠杆主力,仍需提防去化风险。
  而回购利率上行对利率债的影响可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流动性风险引发的利率债抛售,16年3-4月和8月下旬都出现过。前者由于信用风险加剧,信用债去杠杆,导致流动性紧缺,利率债作为流动性较好的资产被抛售,3-4月10年国债从2.8%调整13bp至2.93%。后者则是因为偏空情绪导致基金/委外赎回,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往往也最先被抛售,8月下旬10年国债从2.64%调整11bp至2.75%。
  第二种则是集中获利了结的风险。当前交易盘追逐资本利得,如果回购利率上行,将制约长债下行空间,或者央行货币态度趋紧导致博弈空间减少,也将引发获利了结,并且由于交易拥堵,利率债的调整幅度会较大。
  5.4 回购利率上行的情景分析
  假定委外要求回报率3.5%-4%,那么不同回购利率下,考虑一倍杠杆,能够满足回报率的10年国开收益率和对应的国债收益率如下:
  1)当回购利率在2.5%时,满足3.5%-4%回报率的10年国开债收益率在3-3.25%,如果隐含收益率为13%,那么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在2.6%-2.8%;2)当回购利率在2.75%时,满足回报率的10年国开收益率在3.13-3.38%,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7-2.9%;3)当回购利率在3%时,满足回报率的10年国开收益率在3.25-3.5%,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8-3%。
  6. 当回购利率上行,信用防风险,利率抓反弹
  综合银行表内和理财的分析,当回购利率中枢抬升时,债券收益率需防风险,而调整幅度与央行态度相关:
  1)当回购利率中枢在2.5%,只是小幅高于此前的2.3%,央行仍相对保持资金面平稳,信用债不会出现大幅去杠杆,10年国债利率顶部或在2.8%。
  2)当回购利率中枢上行到2.75%,并持续较长时间,意味着央行有意抬高短端利率,整个债市收益率也可能水涨船高,预计信用债会出现去杠杆,10年国债利率顶部或在2.9%。
  3)当回购利率中枢上行到3%,资金成本明显上升,如果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类似于与央行在货币市场“隐性加息”,信用债或进一步加杠杆,基金/委外或赎回,利率债收益率或短期冲高,但10年国债利率顶部或在3%。
  我们认为,4季度债市始终受益于供需改善,地产调控和SDR配置利好已逐步消化,贬值压力和通胀反弹是关注点,短期内央行货币不松,4季度回购利率或上行至2.6-2.8%,对应10年国债顶部或在2.9%左右,短期对债市保持谨慎,上调10年国债区间2.5-2.9%,10年国开区间2.9-3.3%。
  但是17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源于低基数+地产投资下滑,通胀也可能重新转为通缩,等贬值压力释放后,我国宽松政策空间将再度打开,我们仍看好17年债市机会,建议4季度把握利率反弹机会,利率调整有顶,积极布局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