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板块弱势难改
时间: 2017-11-1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3月份以来,ST板块区间跌幅超过20%,*ST上普、*ST中绒、*ST昌鱼、*ST中安年内跌幅逾60%。分析人士表示,IPO加速、强监管及市场风格转化是ST板块走弱的三大因素。展望后市,多位策略分析师认为短期内尚未看到板块好转迹象。
在经历2016年年报窗口期的炒作后,ST板块从3月下旬开始便掉进了“冰窟窿”,尽管在半年报和三季报的窗口期有过反弹,但至今仍在“冰层”之下。截至11月16日的数据显示,ST板块从3月20日以来跌幅已达21.35%,区间成交总额为4492亿元,同比下降12.91%。
个股方面,数据显示,有交易数据的67只ST概念股年内平均跌幅高达28.56%。其中,近九成股票下跌,40只跌幅超过30%,*ST上普、*ST中绒、*ST昌鱼、*ST中安跌逾60%。
业内人士表示,ST板块3月以来的持续下跌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IPO加速及常态化;二是监管层对借壳、并购审查更为严厉;三是市场整体风格转化。A股“以壳为美”炒作遇冷,市场转而以“以大为美”、“以周期为美”。
不过,进入10月以后,虽然ST板块整体下跌,但个股之间的跌幅逐渐收窄。数据显示,在正常交易的59只ST概念股里,有21只上涨,占比高达35.6%。
引人关注的是,在周期行业复苏的背景下,*ST华菱、*ST钒钛、*ST郑煤、*ST建峰等业绩大幅回暖。以主营为炼钢、轧钢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及其产品的销售的*ST华菱为例,公司2016年亏损15.53亿元,2017年半年报盈利11.86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盈利43.23亿元。
这类业绩好转并成功“保壳”的*ST股,如*ST华菱3月20日以来大涨70%,*ST钒钛、*ST郑煤、*ST建峰也以两位数的涨幅踞ST板块的前列。
个别股票的涨势,并不能掩盖ST板块长期的疲态。华东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ST概念股本身质地较差,很多公司都希望以资产重组进而继续“留守”A股,但今年金融监管趋严,投资者纷纷转向有业绩支撑且具有稳定性的板块。ST板块短期难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