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股转公司副总陈永民:新三板不能成为“韭菜市场”

时间: 2017-09-15  文章来源: 新三板在线
  2017年9月14日下午,在主题是“对话新三板——深化市场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论坛中,全国股转公司呼吁市场对新三板的成长多一点对“耐心”。
  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民表示,新三板相关政策推出,要结合市场发育过程,当看到市场比较明确的行为模式、投资文化时,这些政策后续会陆续推出。
  但上述所谓市场行为模式和投资文化具体是怎样的?陈永民随后对新三板在线指出,“这时,投资者更理性,更看企业经营请和未来成长性时,市场的投资资金更多的是长期资金、而非短期炒作资金。”
  2015就引入更多投资者,新三板会成“韭菜市场”
  在陈永民看来,现在新三板市场运营,已经出现大家期待的市场行为模式和投资文化。
  据其介绍,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新三板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起到一定成效,目前挂牌公司超过11000家,总市值超5万亿元。其次,挂牌公司的改制规模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围绕新三板市场特点,成长了一批新的市场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进行投融资对接、提供企业培训服务,形成了新的业务模式,完善了市场运行。陈永民认为,“如果新三板的投资者只是短期炒作,根本不需要这些内容。”
  此外,新三板市场和股权投资活动相伴而行,进一步激活了创业活动。陈永民透露,已经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近10万亿元,其中用于股权投资的资金超过一半。“应该说,这其中有新三板市场发展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再次被问及新三板是否能发展成纳斯达克时,陈永民指出,与纳斯达克相比,新三板投资者门槛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严格、交易也没那么活跃、没有各种分级市场,更没有IPO,同时做市商也只有报价功能而没有撮合功能,这种种不同决定了新三板的发育程度还处于集中交易市场阶段。
  此外,他还分析称,美国纳斯达克的基础是其有创业企业和创业资本,但中国缺少这一部分资源,中国此前所谓股权投资多是企业IPO之前临门一脚的投融资行为。“随着新三板市场发展,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的创业资本才逐渐出现,这也是新三板市场发挥的一大作用。”
  在陈永民看来,目前市场有一些对新三板政策的急迫声音,这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市场希望新三板发展、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反映市场发展仍不到位,不少投资者带着传统“政策市”的思维,用政策带动市场,而不是尊重市场发育的规律;“还有一些是短期炒作的资金,带着炒作目的进入市场,现在被套了之后,希望借助政策来解套”。
  “我们希望市场自身发展,政策顺势推出。”他认为,如果2015年新三板就引入更多投资者、提高市场流动性,这肯定会助推市场炒作,新三板也会成为大家口中的“韭菜市场”。“对于政策的过度期待现象,也有部分声音是处于投机目的。”
  最后,陈再次强调,随着市场发展,并坚持按照市场文化、投资行为模式,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会随着市场文化逐步形成,“新三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定位,决定必须沿着这一思路发展。市场模式确定后,下一步大家期待的措施为时不远。”
  对于新三板下一步的改革方向,陈永民重申此前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所言,即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内部分层,以完善分层标准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发行、交易、投资者准入和监管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和和风险控制能力。
  “比如,下一步改革措施将会涉及交易、发行、适当性管理、市场中介机构等。”他举例称,在交易方面,已经对协议转让、做市交易等交易措施中的不恰当之处,进行了不少的公开讨论;再有35人定向募集资金融资限制,也已经有公开文件讨论,后续也需要落实。
  “三类股东”行或不行,宜早下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市场关注的“三类股东”问题,陈永民明确回应称,“三类股东”可以在新三板做投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在企业申请IPO后成为问题,现在也没有明确说行还是不行。
  “这个一直在推动,最近也有一些进展,现在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也在慢慢消除。”他呼吁称,最终结果无论行或者不行,决策一定要快。
  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来说,“三类股东”也是其布局新三板的担心之处。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薛军提出三个困惑,即新三板何去何从、“三类股东生死未卜”、让人前后纠结的“减持新规”。
  这家于2006年10月前后便将第一笔资金投向新三板首家挂牌企业世纪瑞尔(已退市)的机构,到2017年的投资组合中仍有30多家新三板企业(占其全部投资项目的四分之一)。
  但经历过新三板发展早年的“蜜月期”后,现在遇到所投企业徒增挂牌维护成本但享受不到好处、融资效率因挂牌降低等各方面难题。
  而“三类股东”本身作为中国投资机构的“创新之举”,现在却成为企业IPO的“坎儿”。不得不提的是,因为“三类股东”问题,海容冷链等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IPO时处于“持续等待”中。这也令薛军十分困惑:“成不成,希望监管部门早点有结论出来,这样投资机构也可以做相应调整。”
  作为挂牌公司,神州优车(838006)也有担心之处。该公司董事会秘书陈良芸坦言,公司2016年7月22日挂牌新三板,从融资、股权激励等各方面讲,都是新三板很大的受益者。“新三板是中国真正注册制市场,这也是神州优车的最优选择。”
  但该人士认为,目前新三板市场存在投资者门槛过高、市场流动性比较差、股东退出难、外资机构无法参与新三板一二级市场投资等问题。“新三板改革红利待释放;建议监管层考虑放宽投资者门槛,参照A股市场,尽快引进QFII、公募基金等。此外,建议考虑引入集合竞价交易制度,从多个方面努力改善市场流动性。”
  当天晚上,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刘乃生给出建议称,新三板市场发展,必须坚持三点:一是坚持独立市场定位,与主板市场错位发展;二是坚持新三板的特点,尊重资本市场规律;三是坚持风险控制和监管同步进行,“不能只监管不发展,发展停滞是最大风险,应在改革发展中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