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二号机”年底有望试飞 航空产业链高速增长可期
时间: 2017-09-0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网
国产大飞机C919今年5月在浦东机场首飞,据首飞机组最新透露,本周起,机组就进入密集试飞阶段,将在安全转场等方面达标。C919“一号机”之后,还将有5架同型飞机加入试飞“机队”,今年底有望试飞“二号机”。首飞机组观察员钱进表示,按计划,C919试飞要完成约500个科目,包含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科目,有些难关甚至设置极端条件,如高温、高湿、高寒以及大侧风等都要“闯关成功”。
招商证券等券商研报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C919所属的160座级单通道喷气客机的需求量约为14500架,而我国预计需求量约为2650架。按照中国商飞的预测,C919预计至少可销售2000架以上,按照每架5000万美元测算,C919的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美元(约合6900亿元)。
据中国商飞介绍,C919的核心部件生产分别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负责,最后交由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进行整体组装。
对应A股公司,目前航空装备板块整机类和大部分核心配套类上市公司都是中航工业下属公司,2016年发动机业务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航发集团。主要由重点标的中航飞机、中航机电、中航电子、航发动力、航新科技负责C919核心部件生产。
综合今年半年报,C919大飞机核心制造商多数同时参与军机研发。今年上半年,整机表现最优异的中航飞机营收增长13.99%,配套类航发动力、中航电子、中航机电增速较高。
军品具有下半年交付为主的特点,半年报不能完全反应全年情况,但行业增长已经初露端倪,正处于技术成熟拐点 和财务拐点的过渡阶段。华泰证券预计,下半年和明后年随着军改进入尾声,运20、歼20、J15、L15等机型都进入爬坡上量阶段,军机航空产业链在多军种需求刺激下有望开启20%-30%的高增长阶段。
中航飞机承担了C919、ARJ21大量零部件的制造任务, 目前首批ARJ21飞机将于近期交付成都航空,C919 大型客机完成首架试飞,截止目前约获订单超过 500 架。同时飞机起落架、制动系统等一系列零部件业务竞争力强。
中航飞机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加13.99%;;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加14.05%。2017年公司处在产品爬坡上量阶段,半年报营收已经开始增长,由于军品年底交付特点,半年报并未完全体现产业变化。华泰证券预计,航空军机产业链在三到五年营业收入有望维持高增长,成长确定且持续时间长,看好公司作为引领航空产业高端装备发展龙头的配置价值。
航发动力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唯一平台,主营航空发动机制造及衍生的零部件和维修等业务,及外贸转包业务和非航空业务。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85.38%。净利润增长是因为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交付同比增加。军用飞机配套的航空发动机有望受益行业发展而快速增长。同时, 航发动力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两机专项主要批产和受益单位,两机专项开始实施将加速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技术成熟进程。
中航机电是航空机电系统专业整合和产业发展唯一平台。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4亿元,同比增长7.47%;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7.93%。中航机电未来几年存在成长潜力和业绩弹性,公司负责托管609所(机载机电液压综合控制系统)和610所(人机工程与生命安全保障系统),资产质量好体量大。随着科研院所改制的正式全面启动,具备条件的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进度加快,受益改革红利。
中航电子是中航工业集团航电系统整合平台。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8亿元,同比增长10.22%;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4.01%。华泰证券分析指出,考虑到航电系统在整机中占比约30%,公司作为航电龙头看好公司发展前景。目前公司托管资产中有雷电院、光电所、无线电所、飞控所与计算机所,科研实力较为雄厚,随着军工国企改革加快,存在改制注入的预期。
航新科技作为航空发动机维修商,今年上半年营收1.95亿元,同比增长14.90%;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8.50%。设备研制及保障实现营收6832.98万元,同比增长20.13%;航空维修及服务务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12.86%。航空维修市场空间上百亿,公司维修业务有望稳定增长。未来随着通航逐步开放、新飞机逐年出商保、中小航空公司发展迅猛,国内外航空维修和服务市场存在巨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