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年内超50家基金100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变动

时间: 2017-08-25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截至8月24日,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超过50家基金公司,100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变动。仅仅2017年7月和8月,就有21家基金公司发生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等高管变动。
  对于高管变动,虽然各家基金公司都声称,是公司内部人员调整,是正常的高管变动,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
  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背后很有故事。
  业绩不佳,换人;股东不满意;换人;被监管处罚;换人……基金公司高管这个被业界艳羡的高薪职业正越来越不好干。
  业绩不佳加压管理层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基金公司规模和业绩压力是高管变动的首要原因。
  “基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开展业务十分困难,如果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长期低迷或者某一时期缩水明显,高管‘背锅’是难免的事情。”上述人士强调。
  这一说法从华润元大基金的高管变更中或能窥得一二。
  今年2月,华润元大基金的总经理变更为孙晔伟;8月3日,督察长从何特变更为刘豫皓。8月24日,华润元大基金发布公告,任命邹新为该基金董事长;同时,刘小腊因工作调整,离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公开信息显示,邹新是一位“银行系”的基金高管。从1999年7月至2017年2月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2017年3月才进入华润,担任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5个月后就进入华润元大基金公司担任董事长。
  今年以来华润元大基金的高管层已几乎全部变更。
  这背后的原因或为近两年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机构数据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华润元大基金,在2015年底资产管理规模为39.76亿元。而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资产规模仅剩19.96亿元,公司规模排名103位。
  “领罚单”离职
  除了基金公司业绩压力外,被监管层开罚单,对基金公司管理层也是一大冲击。
  2017年4月,方正富邦因基金投资运作、基金销售、风控合规等环节存在多项业务违规被证监会责令整改,暂停受理其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12个月。
  而在此次违规整改事件中,时任方正富邦总经理邹牧、督察长赖宏仁被证监会出示了警示函。方正富邦的基金经理沈毅、徐超,也被出具警示函。
  随后的5月6日,方正富邦宣布总经理邹牧、督察长赖宏仁双双因个人原因离任。7月26日,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何其聪也因个人原因离任,接任董事长一职的是何亚刚。
  股东变更影响管理层
  而除了上述原因外,基金公司股东变更也会催生高级管理人员“大换血”,新的股东往往会任用自己了解的管理人员。
  2017年7月17日,山东国际信托的总经理万众担任泰信基金董事长,随后在7月19日,山东产权交易所发布消息称,山东国际信托将合计持有的泰信基金45%股权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
  高管变更和股权变更仅仅隔了两天,后续如果山东国际信托将泰信基金股权转让出去,刚刚走马上任的董事长岂不是又要变更?
  “新上任的董事长只是一个过渡。即使山东国际信托要出售股权,转让之前基金公司的高管也不能长期空缺。”接近泰信基金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果后续股权变更完成,新的股东方肯定会任命新的董事长。”
  除了上述原因外,正常换届、到期退休也是基金公司“将帅”更替的原因。8月22日,民生加银基金原督察长调动离任,担任民生加银基金副总经理。据接近民生加银基金的相关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督察长是由于身体原因转任副总经理的。
  对基金影响几何?
  高管是一家基金公司团队稳定的核心,高管频频变动必然对公司有较大影响。
  比如嘉合基金,自2014年7月底成立至今,三年时间里,换了11位高管:3任总经理,3名副总经理,以及5位督察长。现任督察长崔为中2016年8月18日上任,至今刚满一年,这已是嘉合基金在职时间最长的督察长了。
  受高管变动的影响,嘉合基金的资产规模也经历了“过山车”,2015年年底,嘉合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21.23亿元,在2016年一季度末,基金管理规模膨胀到147.46亿元。然而,好景不长,至2016年底,由于货币基金遭受大额赎回,嘉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缩水至30.87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嘉合基金高管团队趋于稳定后,资产管理规模开始小幅回升,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达104.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