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开板”加速 打新收益下滑
时间: 2017-08-24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截至8月10日,2017年以来一共发行29批合计268只新股,累计发行规模约1300亿元。而近期新股开板幅度收窄,网下打新收益也在减少。
8月新股首发速度放缓
国泰君安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2017年以来一共发行29批合计268只新股,累计发行规模约1300亿元,平均单只新股募资4.9亿元,其中网下196个,占全部发行数量的73%。其中沪市113个,占网下发行数量约6成附近,深市83个,占比4成附近。2017年7月发行了4批新股,每批数量分别为9家,合计家数36个,其中网下25个,占全部发行数量的70%。其中沪市15个,深市10个。目前新股发行数量相对平稳,预期2017年新股发行数量约在350-450家,网下新股部分占7成即全年245-315家附近。
华泰证券的统计显示,自从6月以来,新股发行数量打破每周10只的常态之后,发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每周6-9家,平均7家左右,网下发行4-7家,平均在6家,发行规模也由60多亿元下降至40多亿元。8月11日,证监会核发了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首发家数较上批增加1家,募资总额环比升高18.34%。近三周新股首发上会速度明显放缓。
历史数据显示,获配率、参与金额上限和新股发行个数为打新收益率的核心影响因素。一般公司会将打新的投资者分为三大类,A类、B类以及C类。其中,A类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B类投资者包括年金和保险资金;C类投资者则是私募、QFII以及个人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各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养老金组合的打新路线也浮出水面,多个组合积极参与嘉诚国际、联合光电、中曼石油、永安行等多只股票的网下打新,还获得了大量中签,获赔比率最高超10%。
浙商证券认为,对于A类投资者,其获配率较为稳定,收益率更多取决于新股个数,网下发行新股较多的1月和3月收益率曲线显著高于获配率较高的2月,原因是获配率的变动率小于标的个数的变动率;对于B类投资者,其获配波动增大;而对于C类投资者,由于3月获配率大幅增长至接近A、B类的万分之二附近,当月收益率高于其他月份。
新股收益下滑
进入8月以来,新股涨停板数量不断下降,新股平均仅能收获4个涨停板,为今年以来的最低值。8月11日,勘设股份在上市第3个交易日打开“涨停板”;8月2日,上市第3个交易日的新股电连技术被巨量卖单砸开涨停板,直到下午才重新封板;7月17日,大元泵业、佩蒂股份、凌霄泵业3只新股均在上市后的第5个交易日打开涨停板。
据国泰君安证券统计,截至8月6日,网下发行的新股开板合计153只。若按全部打满计算,A、B、C类投资者合计收益分别为799万元、719万元、210万元。受到IPO供给增加和证监会抑制炒作次新股的压力,近期上市新股开板涨幅下滑明显,7月平均新股开板涨幅已经从年初的300%以上回落到100%-200%。按照最新的7月开板新股计算A类、B类和C类单月打新收益分别为55万元44万元和17万元,单只新股收益分别为2.5万元、2万元和0.79万元,对应未来5个月打新累计增强收益在275万元、220万元和85万元。合并计算得到2017年全年账户收益约在1100万、1000万和300万,预估A类2亿、5亿规模基金的打新增强收益回落到5%和2%。
国泰君安证券的统计显示,历史上新股涨幅主要受二级市场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每批涨幅差距较大,新股平均开板涨幅从年初的300%-400%降到了100%-200%,整体开板涨幅下滑明显,7月第1、2、3、4周的开板新股平均涨幅分别为205.95%、207.90%、235.92%、131.61%和185.57%,已经处于历史低位。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沪深两市打新收益差异较去年缩小,沪市收益占比55%,深市占比45%(2016年沪市收益占比65%以上),主要是由于证监会控制新股发行规模导致沪市缺乏募资金额较大的个股,相对深市的打新收益优势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