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央行论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透露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时间: 2017-07-05  文章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央行由于具备专业知识、采取政策措施的内在动力和独立性,在宏观审慎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在7月4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下称《报告》)中,央行强调其应负责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并阐述了三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组织结构模式,由此可一览金融体制改革未来方向。
  《报告》指出,这三种结构模式来自在中国央行要求下,由IMF、FSB和BIS联合撰写的报告《有效宏观审慎政策要素:国际经验与教训》。
  一是将宏观审慎职责赋予中央银行,由央行董事会或行长做出决策。如果监管机构独立于央行之外,则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上财政部)。
  二是将宏观审慎职责赋予央行内设的专门委员会。这一做法有利于防范央行的双重职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间的潜在冲突,同时也可以允许微观审慎监管部门的代表及外部专家参与政策制定。
  三是将宏观审慎职责赋予一个独立于央行之外的跨部门委员会,通过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共同研究系统性风险的方式来制定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
  有心人会发现,这三种结构,正是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整整两年内,讨论过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可能方案。财新记者曾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获悉,最有可能的方案是:“一行三会”保持现有格局不变,但在“一行三会”的架构之上新设一个协调机构,由此提高协调的有效性。(见财新网“统一资管监管有望提速 监管体制改革或新设协调机构”)
  今年3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谈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时表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两年多以前已经初步设立了一个机制,叫做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联席会议的2016年工作
  《报告》指出,2016年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继续深入推进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行动的统筹协调,不断增强金融监管合力和有效性,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席会议所做的工作包括:一是推动构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测分析框架,健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风险通报机制,研究推进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和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
  二是推动规范保险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发展,强化万能险监管,规范保险公司举牌行为,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和境外投资监管。
  三是加强对实业企业投资金融业的监管协调,研究对实业企业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安排,推动制订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
  四是促进新兴金融业态规范发展,推动建立更为规范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活动特点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制度。
  五是着力整顿金融秩序,明确民间金融理财业务的监管职责分工,研究确定进一步规范场外配资、 清理杠杆融资的工作措施,推动加强对地方交易场所的监督管理,督促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地方交易场所规范开展业务合作。
  《报告》披露,下一步,联席会议将动强化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继续加强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强化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政策协调和行动配合,着力提高风险应对处置能力。
  同时,联席会议继续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的决策部署,推动建立更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监管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