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他们靠分级A暴赚了!
时间: 2016-08-31 文章来源: 财联社
导读:2016年过往的几个月,无疑是分级A投资者的天下。集思录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8月30日,分级A指数值涨幅约达11.45%,对比银行间企业债指数发现,上半年银行间企业债的涨幅为5.84%,理财君认识的不少做固定收益的小伙伴们都说,许多人上半年还没有从去年牛市的思维转变过来,但部分机构却闷声发大财,悄悄地买买买,如果偏向做绝对收益的小伙们把握住了分级A市场的行情,上半年大概也是赚翻了。
机构为主 牛散为辅
以沪深两市成交量大、市场关注度高的48只分级A作为统计样本,这些分级A里面涵盖了军工、新能源汽车、医药、传媒、食品医疗等板块成交活跃的主要分级A品种,虽然不能代表所有分级A的持有者情况,但由于涵盖了热门和主流品种,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通过这48只热门分级A的投资者持有情况,来帮助投资者一窥上半年分级A领域投资者的持有情况。
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仍然是分级A的主要持有人,在理财君统计的数据中,机构投资者持有分级A的比例接近80%,且在机构投资者中,险资系占比最高,在所有投资中占比约达55%,其次,券商自营和资管、私募及基金子公司、社保基金、P2P公司,也是分级A的主要机构持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牛散也是分级A的忠实“粉丝”,不少大户的持有份额甚至超过机构,如一位叫李怡名的牛散就频现分级A、分级基金母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之列,在理财君统计的样本中,这位牛散持有的分级A总份额8.02亿份,几乎约等于所有社保基金的持有分级A的份额,业内人士称这位高手主要做分级套利,相比上半年收益颇为可观,甩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几条街。
只能说,高手在民间啊。
险资系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人寿闷声发财成最大赢家
从分级A的持有人结构来看,毫无疑问,险资系仍然是最大的买家,在大部分分级A的持有人中占据半壁江山。
以理财君统计的这48只热门分级A持有人情况作为数据样本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这48只热门分级A的合计总份额约高达307.17亿份,在上市交易的142只分级A中占比约达50%,其中,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系、工银安盛、中意人寿居前五位。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在所有的投资者中持有份额最高,且与其他险资机构的持有份额拉开了一定距离,其持有份额约高达42.27亿份,在总体中占比约达13.75%,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此前在分级A领域上并无太多涉足,但通过梳理半年报数据发现,中国人寿一跃成为分级A的最大持有人,而上半年分级A市场的火爆行情,中国人寿可谓是分级A市场中的最大赢家。
此外,新华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系也是热门分级A的重要玩家,在理财君统计的样本中,这两家机构持有分级A的比例均超过10%,两家险资一直都是分级A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得益于上半年分级A市场的大涨,这两家机构的收益估计也颇为可观。
中金固收研究认为,保险资金同样面临严重的“资产荒”,债权计划项目减少且陆续到期,协存下半年到期量也较大,高收益资产难寻,且由于资金成本较高,保险机构对分级A的关注度大为提升。
此外,中金公司还表示,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所有公募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来看,可以发现,对保险来说,分级A已是最为重要的公募基金类资产。除分级A外,保险公司持有得最多的还包括货基、债券LOF以及股票ETF。当然,我们也看到,仍有一些规模不小的保险公司尚未投资分级A,但这些公司在未来也可能成为市场的新增资金。
私募、基金子公司、各类资管机构也是重要玩家
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基金子公司的各类资管计划是分级A的第二大持有群体,在权益类资产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机构也大举配置分级A,获得绝对收益。
整理数据发现,不少私募机构旗下的量化基金可谓是上半年分级A持有人的重要一员,其中,以北京千石财富、上海明汯投资等两家私募机构最为积极,且旗下买入分级A的产品主要以对冲套利、CTA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以控制回撤、追求绝对收益为主,此外,分级A的前十大持有人之中,也频现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计划的身影。
中金公司认为,不少私募产品、资管计划的背后是银行资金(理财委外),这些机构更看重分级A“吃票息”的价值。
券商自营:银河证券“吃饱”
券商自营资金同样也是分级A的重要机构持有人,其中,在理财君所统计的样本中,银河证券对分级A可谓“情有独钟”,是所有券商自营资金中最偏爱分级A的投资者,其持有的分级A的总份额约达30亿份,与主力险资机构持有的比例不分伯仲。
虽然没有银河证券持有的份额那么高,但海通证券也是分级A的重要买家,上半年承受巨额投资亏损的中信证券在分级A领域布局相对较少,其持有份额远低于银河证券和海通证券,可以说,上半年大举配置分级A的券商自营机构可谓是十分明智。
P2P公司也爱分级A
今年以来颇显颓势的p2p公司,在行业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也开始来玩分级A了,理财君统计数据发现,一家名叫北京快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频现分级A前十大持有人之列,这家公司其实是一家P2P平台,上半年大举买入分级A,这是要转型做资管公司了吗?
不过,中金固收研究认为,P2P公司的资金成本不低,陆金所最低也达到3.7%-4.0%的水平,而这家公司则要达到6.5%左右。预计这类P2P公司持有分级A主要以管理资金为目的,而从具体持仓情况来看,这类公司最看重收益率,所持有的均为高息差或者无下折的品种。
机构眼中的分级A:现在有点“尴尬”
总结下来,今年以来,大量避险资金涌入分级A市场,分级A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涨浪潮,重仓持有分级A的机构当然斩获颇丰,当然,资金疯狂涌入分级A市场也导致主流的分级A品种开始全面溢价,,这意味着买入分级A将丧失下跌期权,这在分级A的历史上也十分罕见,理财君采访机构人士发现,当前机构资金其实对分级A的投资机会也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继续看多分级A后市投资机会的小伙们表示,当前资质在2a+的信用债收益率也远低于分级A的隐含收益率,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大背景下,分级A的配置价值仍然值得肯定。
看空分级A的后市投资机会的小伙们理由其实很简单,三个字:涨太多!
的确,今年以来的分级A的总份额涨幅约达50%,这意味大笔大笔的资金都在买买买啊,连续大涨已经让主流分级A的隐含收益率已经开始全面下行,且主流的分级A品种开始全面溢价,这意味着买入分级A,不仅不能享受下折期权,相反,一旦分级基金下折了,买A还是要亏钱的,是不是觉得有点小错乱?
用一位债券基金经理的话说,投资分级A现在好像有点“尴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