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发行回暖:股基首募规模增加 马太效应或加剧

时间: 2016-08-19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核心提示】市场围绕3000点的盘整已经持续了7个多月,近期在地产金融、交通运输等蓝筹股带动下,上证综指回到3100点上方。据记者了解,从基金发行情况看,随着行情震荡上行,权益类基金发行也开始逐渐回暖,部分新基金首募规模超过15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市场风向标 ,权益类基金发行出现拐点,表明资金看好当前的布局时机。从新发基金投资方向看,主要聚焦于政策受益板块和真实成长股。
  基金发行回暖态势明显
  去年上半年随着行情走牛,基金发行一度火爆,但在经历了去年年中开始的连续下跌之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债券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受青睐,权益类基金发行则降到冰点。不过,今年三季度以来,随着行情筑底回升,权益类基金发行也开始逐渐回暖。
  从募集规模看,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新发基金募集规模高达1.13万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高达1.06万亿元。经历了去年年中开始的市场连续下跌之后,今年上半年,新发基金募集规模骤降至4828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仅为731亿元。今年三季度以来,截至8月16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为360亿元,接近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的一半。
  从各类型基金占新发基金总规模占比看,今年三季度以来权益类基金占比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牛市中备受冷落的货币型、保本型和债券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受到追捧,其中货币型基金发行1182亿元,占新发基金的24.5%;保本型基金发行1544亿元,占新发基金的31%;债券型基金发行1127亿元,占新发基金的23.3%,而权益类基金占比仅有15%。进入三季度以来,权益类基金占新发基金总规模比例迅速提升为38.4%。
  从单只基金发行情况看,部分权益类基金募集规模较大。7月初成立的被动型基金——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基金,首募规模高达152亿元;7月中旬成立的封闭式基金——东方红 睿华沪港深混合基金,首募规模为63.66亿元;近日成立的聚焦于新兴产业主题的开放式基金——交银数据产业灵活配置基金,首募规模超过22亿元。发行规模均创下同类型基金年内新高。
  机构看好当前布局时机
  新发基金布局的方向主要聚焦于政策受益板块和真实成长股,前者包括国企改革和深港通等受益板块,后者主要是前期遭遇深度调整的真实成长股。在新发基金中,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基金和东方红 睿华沪港深混合基金合计规模高达215亿元,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弹药。从7月28日至今,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基金净值上涨了2.5%左右,同期上证综指上涨4.2%左右,表明该基金已经火速建仓。
  交银数据产业基金经理芮晨认为,在经历了一年多下跌之后,当前市场或已进入布局区间。一方面,尽管经济数据并没有明显改观,但市场流动性趋势宽松态势不变。从M2月度数据看,持续处于增长状态,2013年3月份首次突破100万亿,2016年6月份突破149万亿元,从全球范围看,流动性持续宽松同样是大趋势,货币供应急剧增多,必然会分流部分资金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从大类资产配置看,随着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大幅回落,权益类产品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加。芮晨表示:“对于优质成长股来说,进一步下跌的空间预计有限,但是上行空间却很大,从风险收益比看,当前或是较好的布局时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受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资产荒”以及打新市值配置等因素影响,机构减持“低股息+高估值”品种,增持交通运输、电力、消费、金融地产等“高股息+低估值”品种,但随着股价上涨,股息率随之降低,受资金虹吸效应影响,持续回落的新兴“真成长”品种的相对投资价值开始显现。据记者了解,在机构看好的新兴成长股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市场空间足够大、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股,主要分布在软件、网络安全、芯片、检测等行业;其次是政策受益股,例如受碳配额政策利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提价超预期的血制品行业、药品注册办法修订稿利好受益的CRO行业、中国版车联网协议利好行业等;最后是业绩持续强劲增长的个股。
  【基金发行热度分化】
  基金公司产品发行热度分化 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博时基金共计发行了40只新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发行大户”,银行系和部分大型基金公司发行数量达到10只以上的也不在少数。然而,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在产品布局方面显得有些“冷淡”。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A股市场未现趋势性行情的背景下,委外资金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的必争之地,现在的发行市场可以说是“得委外者得天下”。然而,委外业务“口碑效应”明显,受益于股东背景或自身投研实力出色的基金公司有望“强者恒强”,反之,错失这轮风口的基金公司则可能持续挣扎,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或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