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保本基金难以成为主流投资产品

时间: 2016-08-19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锦心绣口】 保本基金需要为担保机构支付额外费用,因此保本基金要获得正收益其实比其他基金更难。 今年以来保本基金呈现突飞猛进发展势头,目前正在运作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资产净值约3300亿元,但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其中发展风险,为此证监会就修订《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提出适度控制保本基金规模等风险控制举措。笔者对此比较认同。 对于基金产品而言,保本的保障机制则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由基金管理人对基民的投资本金承担保本清偿义务,同时基金管理人与担保人签订保证合同,由担保人和基金管理人对投资人承担连带责任;二是基金管理人与保本义务人签订风险买断合同,约定由基金管理人向保本义务人支付费用,保本义务人在保本基金到期出现亏损时,负责向基金份额持有人偿付相应损失、且放弃向基金管理人追偿的权利。 监管部门注意到,此前保本基金产品均采用了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且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由此这种运作方式担保机构只承担少量责任,基金公司要承担最终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最终担保人其实是基金公司,担保公司仅是一个通道作用。 一般来说,保本基金管理费年费率为基金资产净值1.2%,基金托管费年费率为0.2%,担保费年费率为0.2%(从基金管理费中划扣),也即1万元基金资产,担保机构只能收取20元的担保费,但显然即使基金保本策略再保守,其投资损失的可能性也远大于20元,在这样的担保费率下,担保机构怎么可能真正愿意为基金的保本收益来担保? 基金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亿元,但其管理的基金资产却多达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基金资产即使微小比例的亏损也是几亿元,也就是说,基金公司的全部家底也可能难以承担基金资产的小比例亏损,其在保本基金中的兜底作用,其实是缺乏经济基础的。 市场黑天鹅等突发情况并非鲜见,债市中的债券标的也非绝对安全,有的企业债券也会发生信用违约、无法兑付;而股票风险就更不用说,去年股市出现短期暴跌,即使保本基金投入较小比例资产配置在股票上面,其账面亏损也比较惊人。基于上述诸多风险,可以说保本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并不能保证绝对保本,截至今年5月有33只保本基金单位累计净值跌破面值。假若数量众多的保本基金亏本、基金公司自己又难以兜底,那么这些亏损最终可能还是由基民自己来承担。 今年以来,保本基金实现井喷式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无风险的债券市场利率走低且股票等权益资产波动加剧,投资既想保本又想在此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由此选择保本基金;另外,从基金公司方面来看,有的也可能是为了冲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保本基金需要为担保机构支付额外费用,因此保本基金要获得正收益其实比其他基金更难。至于想把投资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比如要求担保基金必须采用买断担保模式,那么担保机构也不是傻瓜,它肯定要提高担保费用的比率比如提高到1%甚至2%,不仅如此,既然担保机构需要承担巨大投资风险,那么对于基金的投资策略以及基金平时的风险监管,担保机构都会亲自参与,如此保本基金的运作模式就更为复杂低效了。 保本基金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投资基金,目前只占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份额的2%左右,总体看,保本基金只是作为主流基金类型的补充,虽然说保本基金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空间,但已呈现出边缘化趋势。对于我国投资界,也不要企图发明永动机一样,以为可发明一套回避市场风险包赚不赔的投资产品,作为投资者,对保本基金也不宜过度迷信,若要保本,保本基金也非唯一选择,直接存银行、买理财、买债券不也同样可达目的? (作者系资本市场研究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