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千只灵活配置基金“任性” 半年收益92%VS亏损30%

时间: 2016-07-04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随着上半年交易行情接近尾声,公募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也进入年中总结。从市场占有率,灵活配置型基金俨然超越股票型基金成为市场新贵。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行业对于很多产品的配置仓位比例有明确界定,操作灵活性受到很大限制。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可在0~95%之间变动,在震荡行情中则能及时调仓。不过他同时指出,过于“任性”也是该产品被业内诟病之处。
  规模扩张
  随着2016年上半年行情的结束,《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灵活配置型基金已成为公募基金市场的第一大主力部队。
  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募基金行业在统计的3073只基金累计规模为79536亿元,其中灵活配置型基金为725只(合并计算),全行业占比在23.59%。对应的资产净值合计9118.02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1.46%。
  统计表明,自2002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累计有967只(A/B/C份额分开计算)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739只将近76.5%的基金是在2015年以后成立的。显然,从2015年以来,灵活配置型基金开始迎来黄金发展期。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是2015年年初的打新股热潮助推了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发展。他表示,2014年中旬IPO迎来开闸,而从2015年初开始,在牛市氛围影响下,打新股的赚钱效应明显增大,投资者参与打新股的热情和需求增加,灵活配置型基金渐渐成为打新基金的集中营,市场对这类基金开始追捧起来。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新增了285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已超过过去十余年之和。
  2015年8月8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新规要求,股票型基金最低持仓从60%提升至不低于80%。公募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纷纷转投入混合型基金的怀抱。因仓位灵活好调头而备受公募青睐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也得以继续走俏。
  面对股灾以来,固定收益类产品炙手可热,权益类产品无人问津的局面,灵活配置型基金受到的影响似乎不大。统计显示,2015年下半年成立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分别253只。而今年上半年成立的593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有201只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占比为33.83%。
  业内人士认为,灵活配置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的优势在于仓位自由,存在“进可攻、退可守”的转圜余地,在市场处于震荡防御阶段,灵活配置型基金更符合公募基金的胃口。
  业绩分化
  规模大发展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
  在可统计业绩的76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373只今年以来维持了正收益,其中19只收益率在10%以上。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收盘,今年上半年积极业绩排名前10名中,国泰浓益C(002059.OF)、易方达新益E(001315.OF)、光大欣鑫A(001903.OF)、鹏华弘盛C(001380.OF)、易方达新享A(001342.OF)等9只绩优基金均属于灵活配置型基金。
  表现最好的国泰浓益C今年以来累计收益达92.1%。资料显示,国泰浓益C是国泰浓益灵活配混合基金2015年11月16日增设的下属分级基金。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泰浓益仅保持少量仓位参与新股申购,当时其前十大重仓股仅占3.29%的仓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国泰浓益C的业绩仍微幅增长,但进入二季度突然迎来了暴涨。尤其是在4月15日~18日短短3天,国泰浓益C单位净值飙升,收益率从0.08%增长至90.72%。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排名靠前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以打新基金为主。在当前中签率普遍降低,打新收益率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其业绩暴涨或许是短期内遭遇大额赎回,赎回费为基金收益增彩。
  不过并非所有的灵活配置型基金都如此耀眼。
  事实上,仍有390只业绩比较基准不统一,其中19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53只基金亏损幅度在20%以上。
  在统计的3000余只公募基金中,今年以来亏损在30%以上的基金累计为13只。其中北信瑞丰无限互联主题(000886.OF)、平安大华智慧中国(001297.OF)、大摩消费领航(233008.OF)等6只垫底基金也均属于灵活配置型基金。
  业绩比较基准“太灵活”
  一家公募的基金研究员表示,上述业绩领先和垫底的基金产品虽然同属于灵活配置型基金范畴,但二者的投向明显不同,因此在业绩比较中不能只关注绝对收益的数字变动。
  虽然国内很看重的则是基金业绩相排名,但该研究员认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基金业绩相对回报的重要指标也需要重视,并建议,在进行业绩比较时,应把灵活配置型基金产品按照业绩比较基准接近性加以细分后再进行同类比较。
  据介绍,目前业内对于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基金公司在做产品设计时会结合基金的类型、投资范围和资产配置比例等因素,利用市场常用基准的复合指数,作为基金自身的业绩比较基准。当前基金普遍选择的跟踪市场及行业特定指数,或者以存款基准利率、国债收益率等固收类产品为基准。
  他认为,业绩比较基准可以反映和比较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以及业绩完成情况。市场向好时,通过对比来检测基金业绩是否战胜基准获得超额收益率;而当市场下跌时,只要净值增长率的跌幅小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跌幅,则可以说明基金抵御风险的投资运作是有效的。
  “如果业绩比较基准制定得合理,则能成为选择和衡量该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一把标尺,反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前述基金研究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