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新规来了 你买的保本基金可能真的只能保本

时间: 2016-05-18  文章来源: 腾讯财经
  保本基金遇上大麻烦了,前阵子市场里疯传一个消息:证监会将叫停保本基金申报,那这样的政策对菜友们投资保本基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保本基金到底能不能继续玩下去?
  5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关注到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保本基金的潜在风险,将尽快弥补制度性缺失。
  那么保本基金有什么潜在风险,未来会如何走向,对基民有什么影响呢?别急,菜导给菜友们捋一捋这其中的逻辑。
  连带责任担保:基金公司担不起
  我们知道,保本基金都有保证人,也就是第三方担保公司。
  担保方式有两种:一是风险买断式担保,由担保公司担全责。二是连带责任担保方式,由基金公司承担保本清偿义务,担保公司和基金公司对投资人承担连带责任。
  保本基金现行的方式是第二种,最终担保人为基金公司,担保公司仅是一个通道作用,而且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
  这也意味着:如果保本基金到期后没达到保本要求,需要补偿费用时,最后兜底的就是基金公司。
  之前发行的保本基金没有亏损记录,而且数量也不多,但现在保本基金发展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两千亿+的资金规模让监管层不得不重视起来。
  万一行情恶劣,保本基金最后没法保本,基金公司承担得起吗?恐怕会损失惨重,赔不起钱的小公司还可能会倒闭!
  未来:保本基金更难做了
  证监会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所以现在规定:采用买断式保本注册的基金,可以正常注册。采用连带责任担保,基金公司须妥善安排最终风险承担机制,保护持有人利益。
  可是问题来了,担保公司愿意接受买断式担保吗?
  如果你是担保公司,给你2000元,让你承担100万元的风险,而且还是炒股这样的高风险,你愿意吗?很显然,你不会愿意。
  要怎样让担保公司愿意呢?基金公司可能要交更多的担保费了。目前保本基金的管理费通常为1-1.5%,其中担保费大约2‰左右。
  现在的情况是,就算把担保费提高到1%,担保公司都未必愿意。
  但如果担保费再提高一些,要么压缩基金公司的利润空间;要么把这笔钱转嫁到基民头上,提高管理费。
  为了控制风险,担保公司不仅会提高担保费,还会对保本基金的投资运作监控更加严格,保本基金的运营模式将进一步规则化透明化。
  这听起来是好事,不过,被束手束脚的保本基金,很可能真的就只能保本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保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要是债券违约了,这个窟窿就更大了。
  对基民的影响有哪些?
  菜导总结发现,对基民来说,有下面这些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未来,符合证监会规定条件的保本基金会越来越少,基民可选择的产品自然也会减少。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次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过程。
  最终能够发行的保本基金,如果继续采用连带责任担保,那么基金公司必然是财大气粗,做好了风险准备的;如果采用的是买断式担保,担保费乃至管理费必然会提高。
  不过不管怎样,未来保本基金都会趋向更严格的监管,更谨慎的操作。预期盈利也会进一步降低。
  另外说件事,最近也有媒体统计,保本基金今年以来大面积亏损,亏损严重的超过6%。菜导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抄底呢?
  不过菜导仔细整理后发现,如果从保本周期算起,亏损幅度最大的也没超过3%。综合管理费、时间成本和预期盈利的考虑,现在抄底,赚钱空间非常小,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