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3月31日,平安星云物联计划设备接入超200万、支持普惠融资超1100亿元,实现新的突破,在智慧制造、车联、农业、能源、物流等重点领域实现综合金融落地,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金融科技,并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放眼“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期目标,创新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
自主搭建系统性平台 积极探索物联网金融
在平安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的指引下,平安银行确定以“科技引领”为战略方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赋能,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为生态中的每个个人和企业提供更专业、更普惠的金融服务。
2019年起,平安银行确立、实施“星云物联计划”,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完善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同年开始建设的“星云物联网平台”,则是该行利用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行业领先实践。
星云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中台化、敏捷化理念,继承传统数据平台架构,应用物联网、区块链、AI、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数据采集、建模、应用等环节,实现了对实物资产的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平台全部系平安银行自主研发,具备高效聚合、便捷输出、可组合可复制等特点,充分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探索过程中,平安银行还借助领先的卫星技术,在无光缆信号覆盖的区域,利用卫星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信息传输至网络,随后银行人员便能通过手机操作快速获取偏远地区的信息。通过物联网卫星技术,供应链上下游的真实经营数据得以更及时、有效的回传,银行在掌握真实经营数据后,便能通过智能化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
物联网赋能供应链金融 突破实体企业融资瓶颈
在利用技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当前实体经济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际上是银行有时无法深入了解产业链真实生产经营情况,进而无法有效评估产业链上企业的资质导致的。
针对上述痛点,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平台深耕智慧制造、智慧车联、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基建、智慧物流等领域,通过超200万台物联网设备,建立工业互联网设备感知、车辆行驶状态监控、生物体征监控、仓储情况监控等技术能力,对监控数据与经营系统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实现客户画像、经营分析、风险预警,真正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畜牧养殖为例,此前向畜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基于牧场与乳业集团的信用,通过抵、质押的方式为牧场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如今,星云物联网计划则利用卫星及智能穿戴式终端对牧场中的动物资产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评估出牧场的真实生产状态,进而辅助判断牧场经营情况,服务养殖业融资场景。这突破了生物资产过去不能成为合格抵押物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规模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涉农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合格抵押品的贷款难题。截至一季度末,星云物联网平台已接入某北方牧场1553台奶牛设备,放款超千万元。
在车联网领域,星云物联网计划能够全方位监测作业车辆状态,对建筑、采矿、铁路等行业的中型设备及作业车辆进行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辅助银行为企业提供工程项目融资。
星云物联计划是平安银行探索“金融+物联网”新型供应链金融的有益尝试。目前,平安银行正结合星云物联计划,着手优化畜牧养殖贷款、商用车租赁融资、物流货运司机经营性贷款等多个业务场景,拓宽服务范围,帮助客户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为市场主体输入金融“活水”
疫情之下,由核心企业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解决上下游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成为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却面临着产业链条长、跨区域业务众多,异地授信交叉、尽职调查困难、应收账款小额高频等共性难题。
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平安银行早在1999年就开始探索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服务,2003年推出“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2006年在国内首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于2013年开始对基于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信息和应收账款信息进行授信,免除其额外抵押物和担保。
自2019年起,随着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平安银行开始运用物联网技术升级供应链金融,布局业内领先的星云物联计划。星云物联计划对于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升级,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和意义,将助力平安银行提升银行、物联网、供应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平安银行将继续发挥在综合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物联网供应链金融标准,在符合监管规定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和实体企业及其它中小银行一起构建开放服务生态,拓宽金融服务范围,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