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平安行长助理张金顺:投行业务或成同业制高点

2013-08-04发布

2013年7月25日发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朱志超
 
        5月24平安银行内部正式发文宣布调整总行组织架构,其中一项重要调整就是成立房地产、能源矿产、金融市场、信用卡及消费金融、私人银行5个行业事业部。
 
  记者最新获悉,房地产事业部、能源矿产事业部正是平安银行投行条线先行试水的行业事业部。而平安银行去年“三驾马车”的战略,亦已于今年调整为“公司、零售、同业、投行”的四轮驱动。
 
  “平安银行要力争成为平安集团的排头兵,投行业务则要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动力引擎。”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张金顺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映射出投行业务在平安银行内部微妙的地位变化。
 
  “在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后,投行条线成为平安银行全行重中之重,承载了很大期望。”华南地区一股份行知情人士如是称。
 
  同时,平安银行投行条线的品牌平台——“金橙俱乐部”,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未曾停下扩张的步伐,共吸纳了11家券商、26家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超50家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未来仍将通过吸收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继续壮大其平台规模。
 
  这一系列频密的布局动作,似乎也印证了平安银行高层对投行业务前景的信心,以及“搞好”投行业务的决心。但到底怎么个“搞法”,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一向推崇的“付费过桥”?现在看来仍难下定论。
 
  记者近日采访了平安银行行长助理、投行业务条线负责人张金顺,他通过对业务模式、部门组成、目标客户、盈利模式、风险管控等细项逐个拆解,向记者勾勒了一幅平安银行投行业务未来的发展图景。
 
  争抢同业竞争的制高点
 
  《21世纪》:平安目前的投行业务具体分为哪几块?
 
  张金顺:首先定义一下,什么叫投行业务。我认为可以从两点入手:其一,投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谁;其二,能够可持续盈利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什么。
 
  可以发现,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已经相当低。过往银行公司业务条线下的企业客户,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而活跃的客户群体,它们不再高度依赖贷款,更多依靠直接融资,通过发债、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定向增发或各种方式募集资金,这些客户正是投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
 
  而对平安银行投行业务更全面的定义,我想有四点:第一,资金来源靠什么?靠的是高净值的私人银行客户和高端机构客户;第二,资金如何运用?投向较大规模的实体经济项目;第三,金融工具是什么?就是不消耗银行资本的业务路径,这也是金融策略;第四,它是以科技平台和业务合作平台作为发展支撑的基础。
 
  银行的投行业务应该是面向直接金融活跃的客户群体,发挥银行大规模、高风险项目管控能力,运用不消耗银行资本的金融策略,为高净值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21世纪》:与同业相比,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有怎样的优势?投行模式,是否也代表了公司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金顺:可以这样理解:对大规模、高风险项目的风险管控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之一。借助这种能力,面向广大的个人客户和机构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的服务,然后通过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合作机构或渠道,来形成一个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身盈利的商业模式。
 
  投行业务,做的就是大规模、高风险业务,才是真正的“经营风险”。在现阶段金融混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格局下,投行业务注定会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商业银行同业竞争,零售业务未来的制高点是互联网金融;而公司业务将来能不能立得住脚,关键看投行业务,未来很大一块的公司业务将依靠投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开展。
 
  衡量商业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时,投行业务必然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它是结构化的专业运作能力,同时须具备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
 
  “金橙俱乐部”职能解读
 
  《21世纪》:你刚才也提到银行应与信托、证券等形成有效对接,而实际上平安银行今年以来主力推的“金橙俱乐部”,就是着力于与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借助综合金融平台发展投行业务,可以这样理解吗?
 
  张金顺:可以这么说。这些同业机构,既是前述我们提到的高端机构客户的资金来源,也是资金来源的通道,在“金橙俱乐部”平台上很多客户都可以来买平安银行的产品。
 
  金橙俱乐部,就是旨在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一个承载了银行俱乐部、证券俱乐部、财务俱乐部、基金俱乐部、信托俱乐部的撮合平台。
 
  平安银行做投行,关键在于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前面也提到,我们做的是大规模高风险的项目,但面向的是高净值的私人银行客户和机构客户,这对任何一家银行而言,资金来源是有限的;但有了平台后,所有机构乃至其客户的资金都可以到平台上寻求好的项目,机构亦可以到平台上募集资金。
 
  在分业监管大环境下,日后的客户需求将会是综合化的业务需求,再辅以互联网金融加速了金融服务的节奏,“快节奏+综合金融”,迫使我们必须为客户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21世纪》:2月份组织与证券公司的合作论坛,5月份组织与财务公司的合作论坛,7月份组织了银银合作论坛,据闻预计8月份将再组织与基金公司的合作论坛,如此频密地与同业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扩张计划是怎样的?
 
  张金顺:金橙俱乐部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俱乐部成员,即成员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二则是这些机构的客户,涵括高净值的个人客户与机构客户。
 
  这不仅是一个同业交流的平台,未来金橙俱乐部借助平安强大的科技平台,将发展成为一个直接撮合项目与业务合作的平台。
 
  如最近成立的“行E通”银银平台,它归属在大投行的业务条线下,这让平台上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同业业务条线下的资金往来,而可以在财富管理、债券承销等业务寻求更大的合作空间。
 
  过去同业业务条线的侧重点更多是商业银行之间资金的往来,可通过标准化工具实现。而投行条线下的银银平台,侧重于对非标准化产品的设计,为不同的客户度身定制其专属的融资方案,其难度和技巧性更高,但相应地,收益和风险亦更高。
 
  比如某个大型企业或地方龙头企业的融资,地方性城商行、农商行与它有历史合作渊源。这种情况下,你有客户关系资源,我有技术专业优势,你完成了销售,负责资金监管;我负责基础调研,再履行主承销商的职责,每个机构都是该条完整产业链中的一环,有发债、有销售、有专业作业、有资金监管,通过平台资源的整合,让各个机构形成一站式服务的金融产业链。
 
  《21世纪》:市场化原则,就是不会让你免费地把客户资源贡献出来,任何一个客户、项目的资源共享,都会面临着这样的矛盾?
 
  张金顺:市场上没有永恒的关系,但有永恒的共赢利益。只有合作的多方均能盈利,才算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如银行、证券公司等金橙俱乐部成员可用自有资金认购,或向客户推荐购买平安银行的理财产品,亦可以向平安证券[微博]推荐融资项目,并以财务顾问费、销售费用等不同获益方式共享收益。
 
  又如“行E通”银银平台,目前已经吸纳了超过50家合作银行,其合作范围并不仅限于平安银行单向向其他城商行、农商行推送产品。在这个以IT系统为基础支持的平台系统上,各个成员均可向上推送产品和项目,从而构筑了一个无边界的合作平台,或者说是一个“金融产品超市”。
 
  现阶段仍是平台搭建的雏形,包括产品的规范、发行产品的会员的资质、投资者的要求和门槛等,这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细节仍有待下一步共同商榷和落实。
 
  此外,一些不具备资格的小型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也可以给平安银行推荐债券承销、资产托管等业务项目。这些合作都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脱离了这个基础,合作亦难以为继。
 
  《21世纪》:把投行业务定位为战略性业务条线,商业银行内平安银行还是第一家。在现在看来,这并无一个成功的路径可以复制。
 
  张金顺:确实,平安银行对投行业务的尝试算是走在行业前列的,虽然可借鉴的模式不多,但我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众多企业对直接融资的业务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就摆在那里。平安银行去年的资产管理规模仅168亿元,但现在7月份已急升至960亿,较年初增长了不止4倍。
 
  还有一个数据可供参考:今年预计投行业务中发债注册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实际发行超过700亿元;而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实际发债规模仅200亿元。
 
  从2013年1-6月,平安银行已完成36只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270多亿,较去年同期增长569%,增长率高居34家主承销商之首。
 
  《21世纪》:这对平安银行的总体收益有怎样的贡献?
 
  张金顺:今年平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定能超过20亿元,这是纯增收,总收入会超过30亿元。前面也提到,今年以来平安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每月增长超百亿,和利润规模增长所相匹配。换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该项业务强烈的市场需求。
 
  “前、中、后台”全拆解
 
  《21世纪》:目前平安银行投行条线下,具体的部门划分包括?
 
  张金顺:总体而言,目前平安银行投行业务条线部门包括投行部、托管部、对公综拓部(综合金融拓展部)和客户事业部。
 
  以我理解,平安银行投行业务条线,应该分为前、中、后台部门:后台是总行托管部,主要负责投行资产的核算、清算、估值等;投行部和对公综拓部为中台,负责整合平安集团资源,并为客户所需的其他金融服务进行配套;而行业事业部作为前台,负责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三者同时具备,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运作链条。
 
  房地产事业部、能源矿产事业部,这两个客户事业部也归在投行业务条线下,属于业务落地执行部门,是打头阵的“先锋”,直接面对客户,设计产品和提供投行服务。
 
  我认为,投行业务的前台事业部,我们可以称之为“专业化或者行业化的大客户事业部”,它必须是直接面向客户,为投行业务落地先锋。而客户拓展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分行,分行拿到客户,投行部为客户设计产品、提供方案,完成后交予托管部。
 
  但将来投行条线主要的获客渠道,将逐渐从分行过渡到事业部。
 
  《21世纪》:现时商业银行事业部和分行的关系比较微妙,在你看来应该如何理顺这层关系?
 
  张金顺:未来的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一定是团队专属,客户专营;如搞房地产的客户经理,统筹的是房地产事业部,房地产客户均由他专属专营,且人员编制也会逐渐从分行合并到事业部中。
 
  分行做什么呢?分行应专注于做零售业务、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和地方特色业务。
 
  专业化专营一定是大势所趋,对高端客户也必然采纳投行的服务方式。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是高端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而现阶段,公司业务条线更多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其目标客户群与投行的目标客户群有所区分。
 
  《21世纪》:在这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角色是否发生变化?
 
  张金顺:投行业务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营风险”,它就靠经营高风险而获取溢价的。故对投行业务而言,做好风险管控是实现盈利的先决条件,尤为重要。第一,要选择风险可控的项目,第二,严控项目风险。
 
  风险识别三道关卡:一是尽职调查,由分行人员来完成,要遵循严格流程对风险进行慎重识别、充分揭示;二是协查,由总行投行和区域投行专业人员进行协助调查;三是风险条线人员的审批。
 
  说实话,总行投行部门全部员工均属于风险识别管理团队,包括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毕竟投行业务的盈利就是赚取风险溢价,投行员工必须有过硬的风控能力。
 
  此外,不管是本行事业部推荐的项目,还是分行推荐的项目,抑或平安集团其他子公司推荐的项目,乃至合作机构推荐的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平安银行投行业务线统一的风控标准、流程体系进行风险识别和管控。
 
  《21世纪》:前面你也提到,平安银行在打造投行业务条线时,很注重成为“搭建平台”的角色。但银行开展投行工作,能否与平安集团内其他子公司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
 
  张金顺:我们一直很注重与集团内部子公司的相互协作。集团综合金融的平台,为平安银行投行业务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举个例子,在一个向央企融资120亿的案例中,我们投行部设计的方案就是由平安证券发行70亿公司债、平安银行发行40亿中期票据,并提供10亿元长期贷款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这正是我们一贯所提倡的“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目前这种一站式金融服务合作还仅限于平安集团内部,未来希望能通过金橙俱乐部将其推广,让平台上各个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