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松珩:为什么说A股虽停滞却反弹动力强
时间: 2017-07-17 文章来源: 腾讯财经
即使是最为悲观的分析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前期全市场的预期有些太悲观了——或者说金融业把自己对经济的影响看得太重了:去年四季度延续至今年4月的金融监管风暴,让金融机构间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大幅攀升,企业融资意愿降低,市场似乎想当然地认为金融市场的紧缩会外溢至实体经济,引发实体经济的收缩。其实不光是金融市场,其他主体也有可能是这么想的:一季度经济收缩趋势确实有些明显,工业企业开工热情降低,库存高企,汽车与零售行业连续遭遇滑铁卢,加上财政部严查地方政府违规融资,三驾马车齐齐哑火,怎么看都不能太乐观。
不过,一致预期通常都会错——5月开始,虽然监管机构特别是银监会态度依然强硬,但经济重新抬头的迹象已经有所显现,到6月份就更加明显了:5月底,汽车单月销售数据重回微增,6月更是在去年同期巨量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增长;粗钢产量屡创新高,而库存则从年初的5年内同期高点跌落至如今的5年内同期次低点,足见需求的强大;宏观数据的表现也非常强韧,众多数据里,似乎除了电厂耗煤量有所减少和农产品价格仍然疲软外,没有一个数据能够指出目前经济疲软或存在疲软可能。
所以,在6月份人民银行有意呵护银行间资金面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又再次出现了去年同期的景象:代表经济增长,风险偏好恢复的大宗商品和代表风险偏好减弱的债券齐齐上涨,夹在中间代表实体经济回报上涨的股票表现虽然不如商品和债券那么强劲,但也出现了底部反弹。
而行情也还有更多的遐想空间:
从去年年末到今年5月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等货币政策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开始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整顿:以“金融去杠杆”为目标,人民银行使用数量和价格工具对金融链条愈发紧张的资金市场进行了监管,导致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两次债灾,而银监会则重申了关于银行理财、特别是同业理财环节中的各个监管制度,并对各银行进行了现场检查,对“三违反、三套利”等行为要求限时整改,也让银行理财余额首次出现了单月的规模下滑。
不过,到了5月中旬,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无数金融金融机构预期资金紧张,在月初便囤资金跨季,最后却发现资金面极其宽松,债券一轮又一轮抢跑,而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则相继表示放松了其监管尺度:例如原定截止到6月底的整改计划就已放松,而之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转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这个关键变量的转变也点燃了金融市场做多的热情——虽然经济转暖早在5月就已发生,但股票及大宗商品还是萎靡到了6月才反弹:事后来看,资金还是相当聪明的,经济已经恢复,而价格却有相对价值,在合适的机遇下,做多热情就此被点燃了。
而转观后市,虽然财政部仍在严厉打击地方政府违规融资,但也为PPP等新融资方式打开了通道,而更为重要的是——去年财政刺激力度显然超过了市场之前的预期:根据我们的调研,今年由于打击地方政府违规融资,不少新项目的确处于停滞的阶段,但去年的老项目则依然大干快上,经济自身的稳定力量就已经相当的强了,加之一季度拖累经济的零售和汽车等行业如今也有企稳反攻之势。
经济不疲软,而企业的生产欲望一直强烈,利润显然就会出现恢复——国资委公布,6月央企利润高企,创单月记录,而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则说明资金已经在调整其之前对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
一方面是资金对悲观预期的修正,另一方面又是股票市场赖以估值的因素,企业利润的回升,我们认为虽然目前A股陷入了停滞,但存在着较大的反弹动力:只不过,一旦重启“去杠杆”政策的话,上涨势头也可能戛然而止。
从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关注监管动向重于关注基本面,对债券如此,对股票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