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私募FOF首尾业绩差超90% 说好的分散风险呢?

时间: 2017-07-17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直在盘点私募的半年业绩表现,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和公司。比如,榜首和榜尾业绩差异巨大,同家公司的产品呈现“冰火两重天”等情况。
  随着公募FOF渐行渐近,私募FOF产品作为先行者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记者注意到,即使大家都觉得FOF可以分散风险,但首尾业绩的差距仍然大到让人看不懂。并且即使是排名靠前的产品,彼此间也存在不小的差异。那么,作为投资者究竟又该如何选择呢?
  首尾业绩差超9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纳入统计排名、成立期满6个月的323只私募FOF基金产品,前6月的整体平均收益为1.36%。其中200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超过6成,希瓦资产旗下的“小牛FOF精选”以53.14%的累计收益位居前列。
  如果分区间来看,收益超过10%的产品达到28只,收益超过20%的产品也达到9只,最高收益超过50%;负收益产品方面,在123只产品未能实现正收益的产品中,14只产品跌幅超过10%,最大跌幅为-38.13%,使得最高和最低收益极差为91.27%。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私募FOF中,有一家公司的产品竟然同时出现在收益排行前列和末尾,这家公司就是上海斯诺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该公司旗下的私募工场清沐众成、私募工场万邦成长和私募工场德大1号今年以来的收益分别为-38.14%、-28.15%和-24.69%,而私募工场朴信起航一号今年以来却实现了26.81%的正收益。不知道如果同时买了这几只产品的投资者,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选内部FOF还是外部FOF
  众多周知,投资者之所以选择FOF产品投资,很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认为这类产品不仅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而且还能解决单一基金业绩不持续的问题。但从上述私募FOF产品的表现来看,这些作用似乎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不少私募FOF在一定程度上还没能解决投资者的痛点。这其实也在提醒投资者,在选择FOF产品时,还需要慎之又慎。
  如果再具体从这些产品来看,还可以发现即使是排名靠前的产品,其中也存在不小的差异,比如有的是选择做外部FOF,而有的则是选择做内部FOF。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显然都想知道究竟哪类FOF更占优势?是不是直接选择业绩好的进行购买就可以?
  对此,盈米FOF研究院院长王广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觉得没有说内部和外部是哪个占优势,主要是和这个产品的定位有关系。也就是说一家公司到底是发内部FOF还是外部FOF,一方面是和公司的资源禀赋有关系,你的产品线全不全,产品线不全,发内部FOF没有这个条件。而且内部FOF其实更多的是考察配置能力,如果说一个团队的资产配置能力很强,或者说战术的配置能力也很强,内部FOF是可以的,通过指数型基金、行业基金的转换。”
  但是,“如果说在这方面不强,只能选择外部FOF。另外,大公司在选内部FOF和外部FOF还要看其投研团队具备的能力,因为外部FOF其实更多地体现在配置之后再选人,先做一个大类资产配置,配置好之后,各类资产里面选性价比比较好的资产,最后体现在选人上。”王广国进一步说道。
  可见,作为投资者,对于私募FOF产品的选择,也不能只看业绩,必须得完整了解这个私募的产品线、配置能力等方面。如果团队本身的配置能力一般,还选择做内部FOF的话,那投资者就该多考虑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