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如何识别投资中的“偏见周期”

时间: 2017-07-1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偏见终究是偏见,最终会被事实所打破。于是,在周期中拥有坚定信念的人们,在周期衰退之后,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你知道吗?你选择去相信、所笃信、所坚信的,也许只是偏见的一部分,是偏见的一个周期。当这个周期结束的时候,你的知识会被证伪、你的信仰会破灭、你的财富会消失。而你除了深深的遗憾以外,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就是投资中最可怕的一种错误:偏见周期。 这个“偏见周期”的概念,笔者第一次是在霍华德·马克思先生(HowardMarks)的《投资最重要的事》(TheMostImportantThing)一书中看到。这个概念的意思是,许多时候,投资者选择相信的东西,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一个偏见的周期。 正如价格周期、经济周期一样,思维上偏见的周期,有形成期、持续期、衰亡期。而其周期持续的时间可能如此之长,以至于置身其中的投资者,以为这个偏见就是真理。 但是,偏见终究是偏见,最终会被事实所打破。于是,在周期中拥有坚定信念的人们,在周期衰退之后,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乔治·索罗斯先生(GeorgeSoros)其实也发现了这样的周期,并且认识到其中价格的涨跌和偏见的诞生、消亡会形成正反馈、负反馈,于是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巨大的、不可抗拒的价格趋势。索罗斯也就依靠这个趋势,搏击金融市场一生,罕逢敌手。 让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从2005年到2009年,A股市场对小盘股、大盘股之间,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偏好。在当时,研究二八现象,也不是一个大家关注的重点(你甚至很少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但是,在2009年以后,小盘股的偏见周期逐渐产生。这个周期在2013年左右受到一次打击,但在2015年再次活跃。 不过,进入2016年以后,小盘股的偏见周期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蓝筹股的偏见周期开始增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漂亮50”的呼声,投资者也开始追捧蓝筹股,其中一些公司的估值已经不再便宜(虽然也谈不上特别贵)。 那么现在,我们能因为许多投资者开始追逐价值股,就认为他们在进行了20多年的投机以后,突然开始转向价值投资了呢吗?抑或我们应当意识到,市场只是开始一个新的偏见周期,只不过这次偏见的对象,正好是价值股呢? 在2000年之前,甚至到2003年到2004年之前,国内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并没有什么偏好。当时,尽管商品房已经推出有一段时间,城市化的进程也远比今天要快,但人们似乎不太追逐购买房子。 但是,从2004年以后,商品房就突然成为内地投资者的偏爱对象。这个周期在今天、特别在北上广地区,已经演绎到极致,房屋的出租回报率已经下降到只有1%多一点。我们真的能够认为,这种持续了只有十几年的资产偏好,能永远持续下去吗? 如果我们仔细去琢磨,在一个偏见周期中的理论,就会发现,这些理论本身的瑕疵所在。简单来说,最经常能够观察到这种瑕疵的方法,就是进行对比,而不是简单的推论。 举例来说,城市化进程导致房地产泡沫,听起来似乎没有问题,对吧?可是对比一下,为什么2000年前后的大城市城市化进程比后来更快,但房地产却全无泡沫呢? 在2016年开始的A股蓝筹股偏见周期中,蓝筹股更稳定,市场份额更大,更被价值投资者喜欢,对国家经济的系统重要性更高,所以估值一定继续上扬,听起来没有问题吧?可是为什么在2012年、2015年夏天的时候,蓝筹股的估值要比小盘股低那么多呢?难道在那些时候,这些因素都不存在吗? 所以说,要想识别偏见周期,光靠分析周期中的逻辑本身,比较费周章,这往往需要细致的哲学思辨,过于细致的东西也就很容易出错。反之,通过简单的情景对比、简单的对照分析,往往就能发现一个思想和理论,其实只是靠不住的偏见周期,而不是什么可以传世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