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投资者要识破股市“黑嘴”真面目

时间: 2017-07-12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日益发展,不法分子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他们越来越青睐于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工具,通过“免费荐股”“推荐黑马”等手段,开展非法证券投资咨询、证券委托理财等活动。 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利用某些“专家”的良好“口才”,获取受众的信任,得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并进而采取一系列手段骗取服务费用。 在某卫视的某档节目中,受邀嘉宾阎某在节目中大肆渲染其所在公司的荐股业绩,并称想要免费获取涨停股票信息,就赶紧拨打他们的热线电话。范某上当受骗拨打了他们的热线电话,接线员声称,只要交纳会费,就能跟着电视节目中的“老师”炒股,并达到预期收益。在该公司持续不断的电话攻势下,范某交了4000元会费。刚开始,公司推荐的股票确实有所上涨,甚至出现涨停,但此后却一路下跌,范某懊丧不已。 不法分子还会采取一种逐渐缩小范围的骗术。他们的骗术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先给上千人发短信推荐统一股票,记下荐股记录;第二天再给股票上涨的那部分人发短信或电话继续推荐;第三天继续给上涨的那部分人荐股,如此往复。这样一来,总有一些人得到的荐股信息是“屡荐屡中”的,不法分子随即对这类人群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心理战,进而骗取他们的钱财。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利用少数股票交易不活跃的特点,在开盘或收盘的几分钟内瞬间拉抬股价,甚至达到涨停板,造成荐股准确的假象。 监管部门提醒投资者,这些荐股的“老师”“专家”不一定是真正的投资专家,他们甚至缺少基本的证券知识,有的还不具备证券相关业务资格。广大投资者在观看证券节目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可轻信“免费推荐黑马”“免费荐股”“免费诊股”等骗术,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对陌生荐股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犯罪嫌疑人利用电视台的公信力和“专家”的影响力诱使他们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