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13万亿 股权类私募一枝独秀

时间: 2017-07-12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今年上半年,私募基金再次迎来大幅增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6576只,认缴规模13.59万亿元,实缴规模9.46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35万人。 私募行业大幅扩张的同时,证券类私募和股权类私募规模分化严重。 具体表现为,股权类私募扶摇直上,实缴规模较去年底增长34.8%;证券类私募规模连续下滑,缩水近5000亿元。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25.6%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 股权类私募规模大增 “五星级酒店的早餐桌前,少了谈论股票的,皆是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从这里就能感受到股权私募的火热。”一家股权私募的总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在政府各项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双创”经济繁荣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并购重组以及国家对基建的加大投入,推动了相关领域股权投资的热潮。 截至6月底,股权类私募实缴规模5.83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1.5万亿元,增幅达34.8%。同时,管理人数量成功突破1万家,管理基金只数从去年年底的15789只增长至23473只,增幅高达48.7%。 较为宽松的IPO政策也令一级市场持续火热。今年上半年无论是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均较2016年同期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47家企业完成IPO首发上市,融资金额1254亿元,较去年上半年283亿元的融资额大幅增加。有市场人士估测,其中超100家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实现上市,背后涉及超200家VC/PE机构。 证券类私募遇冷 证券类私募遇冷。截至6月底,证券类私募实缴规模仅2.27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缩水近5000亿元,降幅达17.7%。 规模上,证券类私募与股权类私募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股权类私募的规模是证券类私募的2.56倍。 深圳一家私募董事长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在二级市场行情缺乏较大投资机会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为获取一定的稳定收益,开始转向股权投资,使得股权类私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张,证券类私募规模开始萎缩。 上半年上证指数虽然涨了2.86%,但创业板跌了7.34%。剔除上市不足一年的次新股,两市共有2864只个股,其中有2109股今年以来股价下跌,比例高达73.64%,902只股票的跌幅超过20%。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25.6%的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整体回报率为-5.59%。 上半年股票市场赚钱艰难,但是下半年会否有所改观呢? 元葵资产总经理施振星认为,从经济发展的结构看,新兴行业的确定性和空间都很明确,对于其中的龙头企业来说,前期主要是估值问题影响了价格表现。如果市场中当前交易的蓝筹股大面积出现泡沫化迹象,资金会自然选择相对低估而成长性较好的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