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最严监管为市场乱象刮骨疗伤

时间: 2017-07-12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稽查执法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头戏。近日,证监会亮出稽查执法半年成绩单,不论是调查数量还是案件类型,均亮点频频,显示了“最严监管”对资本市场各种乱象的“刮骨疗伤”,以及监管层重拳治乱的能力与决心。 受制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挑战监管底线。一方面,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个人成交量占市场总成交量八成以上的交易结构以及短期投机炒作过多的非理性文化,决定了投资理念偏短视,价值投资理念弱化,羊群效应明显,滥用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从事内幕交易、“老鼠仓”、操纵市场等违法不当行为大量存在,严重扭曲价格信号,使治理完善、合法守规的公司得不到资金青睐,绩差股、垃圾股时常被爆炒,使金融资源发生错配。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一股独大,容易滋生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违法犯罪,影响市场的透明度,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损害市场的有效性。 只有让违规者付出惨痛代价,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对试图铤而走险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我们看到,仅上半年,资本市场就有302起案件立案,其中包括70起重大案件,并有118起调查终结。从打击内幕交易“窝案”到查处团伙化复合化操纵市场案件,从拒绝“带病申报”到重罚“忽悠式重组”;从紧盯超高送转到约束大股东减持,证监会直指资本市场积年沉疴,开展多起专项行动,覆盖申请首发上市、再融资、资产重组、减持、举牌、退市的上市公司全生命周期,传递出“净化市场环境,防范金融风险,提升监管执法能力”的监管意图。 特别是那些针对资本市场痼疾,严厉执法而产生的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如浙江九好“忽悠式”重组案、山东墨龙内幕交易案、唐汉博团伙操纵股票案、鲜言信息披露案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对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牛鬼蛇神,以及上市公司、首发电请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都产生了强烈的警示作用。资本市场的痼疾正在悄然瓦解,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正在构建,一个让资本市场回归服务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本质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抑制证券市场违法违规的高发态势,必须让违法违规者承担高昂的成本,加大资本市场法律供给,从《证券法》修订层面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相应地在刑罚方面对敢于挑战监管底线者给予严厉惩处,此外,还需有针对性地提升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在面对涉案当事人抗拒、躲避调查,拒绝调查人员进驻的情况时,可以允许调查人员通过向法院申请传唤令的方式解决“调查取证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