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IPO的问题 三因素致创业板“易跌难涨”
时间: 2017-07-1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07月11日讯本周创业板指数连续两日下挫,此前反弹势头暂告一段落。其中周一最大跌幅达1.75%,盘中十余只次新股跌停,多股闪崩。
对此,多数机构认为,当前白马股仍牢牢掌控A股走势,未来中小创向下压力难有缓解。主要原因有三个:
1、整个上半年IPO发行节奏明显提速,给次新股上市后股价表现造成极大压力。联讯证券分析师王凤华指出,IPO发行速度受到市场情绪影响,5月底开始放缓。以目前仍有500余家公司等待发行审核,长期看IPO放缓不可持续。7月首批IPO审批数量增加释放出证监会对IPO发行的态度,也是对市场情绪的试探。如果下半年市场情绪稳定,指数上行,IPO或再次提速。
2、增发受限、规模回落,警惕因并购后业绩无法兑现所产生的商誉减值风险。今年2月,证监会对再融资政策做出调整,进一步完善再融资规则,上半年的增发节奏明显放缓。如果按照上半年批复速度,联讯证券预计下半年增发融资总额约2300亿元左右;预计全年再融资募集资金净额与2014年水平相当。对于中小板与创业板企业来说,外延并购是保持利润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证监会对增发监管趋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创企业通过并购增厚利润,这也成为市场担忧中小创企业高成长不可持续的原因之一。由于前期收购溢价偏高,后期若不能完成业绩承诺,集体商誉减值将给公司业绩带来极大负担。
3、下半年市场迎来解禁高峰,对相关个股负面冲击较大。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在其披露减持计划后60天内,其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且时间越长,下跌幅度越大。披露减持计划给公司股价产生极强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以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5%以上股东影响为甚,而下半年解禁高峰将至,仅三季度解禁规模就达7236亿,较二季度(4860亿)回升48.9%,此后四季度解禁规模达到了7732亿。
此外,国信证券还指出,当前市场各个行业都已经开始普遍认同“龙头”的投资价值,这就意味着投资的逻辑已经开始慢慢地从公司的短期基本面转向了中期的行业竞争格局重构。在这种逻辑下,市场将不再不关心短期的基本面波动,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行业竞争格局重构、优势企业中长期的行业地位上来。也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机构认为,目前中小创个股整体机会不大。这也是白马股能反复受市场追逐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