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有进有退的新三板摘牌制度为A股作出表率

时间: 2017-07-07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企业和人一样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是一个基本规律。证券交易场所的主体是企业,不可能由于“上市”、“挂牌”就穿上了“护身符”长生不老。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交易场所要想获得人气,持续发展,就必须让上市、挂牌的企业有进有退、推陈出新,不断吸引新兴的企业入市,淘汰落后衰败的企业离场。
  新三板自推出以来,挂牌企业迅速增加,各项制度逐渐完善。自2016年10月21日股转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退市机制逐渐形成。新三板摘牌和挂牌行为一样,正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摘牌制度的逐渐完善,既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有助于市场的成长和成熟。
  截至2017年6月30日,挂牌公司总数达11316家。新三板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苗圃”。与此同时,新增挂牌公司数量增长明显放缓,也出现了大量企业摘牌的现象。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即有130家企业摘牌,甚至被解读为“摘牌潮”。
  新三板企业摘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动申请终止挂牌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该类公司转战IPO,如康斯特、博晖创新等因为要登陆创业板而从新三板摘牌。一种是由于因战略发展需要,包括被并购等原因而摘牌,如航嘉电子、卡松科技等公司。也有部分企业自身出现了问题,不得不主动申请终止挂牌。也有企业因未能及时发布年报面临被摘牌。目前新三板共108家公司未能发布2016年年报,占挂牌公司总数接近1%。其中ST巨环、耐诺邦、丹江电力等18家挂牌公司被实施强制摘牌,另外90家公司暂缓摘牌,原因是其中一部分正在履行主动摘牌程序,另有少数企业涉嫌存在违规等事项,需要查实处理后再摘牌。
  新三板市场的有进有退,给A股市场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有助于形成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生态基础。我国的主板市场严重缺乏新陈代谢机制,2001年以来,我国A股市场主动退市的公司约有40家,强制退市的约52家,年均退市率不到0.2%。据统计,纽约证券交易所年均退市率为6%,约1/2是自主退市;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为8%,自主退市占近2/3。可见,与成熟市场相比,退市难仍是A股市场的顽疾。新三板市场率先实现了“有进有退”,正在形成符合“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退市摘牌制度,这是一件好事。
  参照纳斯达克市场每年8%的退市率,当前新三板公司的摘牌率并不算高。之所以摘牌较多,主要还是企业在挂牌之前缺乏对资本战略与业务战略的综合平衡。我们建议,企业在挂牌之前应对自身综合状况进行评估,考虑清楚挂牌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帮助,不能“为挂牌而挂牌”。即使挂牌成功后,企业应注重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建立企业诚信,按照股转公司的交易规则开展信息披露等,这才是长远之计。
  (作者系中阅资本总经理,原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