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不惧结构性泡沫 VC/PE重金加码基因测序

时间: 2017-07-0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华大基因上市在即,基因测序一时间成为市场讨论焦点。记者统计发现,近两年来,已有超百家VC/PE参与了基因测序企业的投资,包括多家知名VC/PE。分析人士认为,基因测序作为新兴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不成熟,结构性泡沫仍存,VC/PE加码仍需谨慎。 VC/PE掘金基因测序 7月5日,华大基因申购,按照一般规律推算,不出意外的话,大约半个月后,华大基因将正式登陆创业板。 作为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IPO备受关注。其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14年5月以来,华大基因先后8次引入外部机构投资者,新增投资机构42家,涵盖了多家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比较活跃的VC/PE,包括深创投、苏州软银、北京国投、上海云锋、中小企业基因投资等。 年初以来,贝瑞和康借壳*ST天仪和华大基因IPO掀起了一波基因测序投资热潮。据记者粗略统计,近两年重金加码基因测序的VC/PE机构已经超过百家,包括巨头淡马锡、软银中国、红杉中国、深创投等。 IT桔子数据显示,去年12月,燃石医学完成3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济峰资本、招银国际、联想之星,目前其估值已经达到30亿元;今年5月,明码科技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淡马锡、云锋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今年7月,嘉检医学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幂方资本、中大创投、广东医谷、千杉投资、奎木投资。 艾瑞咨询研报显示,2014年以来,国内的基因测序市场获得爆发性增长,尤其是2015年,无论是投资笔数和投资金额都创下新高,从投资轮数来看,以天使轮和A轮投资为主。 上海证券研报显示,近几年来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9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结构性泡沫仍需警惕 近年来,基因测序备受投资机构青睐,但作为新兴行业,发展仍处初期阶段,市场环境还不完善,估值技术、政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风险,泡沫并未消除。 以贝瑞和康借壳*ST天仪为例,2015年底,海通兴泰、尚融宁波、中信锦绣、鼎锋明德致知等7家投资机构参与了贝瑞和康的D轮融资,用近3亿元的价格获得贝瑞和康3.26%的股权,若以此计算,贝瑞和康的估值接近100亿元,远超后来43亿元的借壳价格。 “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根源还是当前股权投资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总体上优质标的比较稀缺,尤其是在生物科技等新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通常都有许多机构争抢,因而估值水平自然很高。”北京一大型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般来说,如果借壳后股价飙涨,VC/PE择机退出,获得理想投资收益的几率仍然很大;但如果涨幅较小就可能出现浮亏,甚至踩雷。 易居研究院智库总监严跃进认为,对于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异应谨慎对待,有些泡沫需要挤压,类似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需警惕估值风险,必须考虑其在后续商业化运作中价值是否足够大,是否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华大基因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测序行业特别是国内成熟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基因测序企业面临竞争加剧风险;此外,还包括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尤其是新产品研发风险,由于基因组学应用行业具有技术水平高、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如果公司在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后,无法研发出具有商业价值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将给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