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解读央行报告:资管新规冲击市场的靴子仍未落地
时间: 2017-07-05 文章来源: 财联社
财联社注:由于市场一直认为打破刚性兑付在中国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只有真正公布打破刚性兑付新老划断的时间点,才会真正对市场产生冲击。市场对资管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仍存在较强的侥幸心理,认为很多问题积累较重,很难有效处置。机构分析师认为,央行继续加强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决心并没有发生变化,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依然是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附全文:
央行7月4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专门用一个专题对促进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目前,市场对资管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仍存在较强的侥幸心理,认为很多问题积累较重,很难有效处置。机构分析师认为,央行继续加强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决心并没有发生变化,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依然是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指出,今年2月份,媒体流传出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是央行牵头联合三会共同讨论的针对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的文件,但是文件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官方认可,而是以“讨论版”定性。此次央行专门在金融稳定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式对资管行业的问题和监管思路进行阐述,从大方向上看和前期“资管新规”保持一致,说明央行继续加强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决心并没有发生变化。
尽管6月份在维稳环境下,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平抑半年末资金波动,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央行政策态度的预期产生转变,但是在金融去杠杆完成之前,央行货币政策方向不会发生转变,同时可能更多参与到行业规则的制定和监管工作当中。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依然是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指出,首先金融稳定报告指导小组包括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因此报告中资管行业规范发展的观点,并不仅代表人行,是一行三会及财政部共同的观点,市场不要认为在这些问题上仍存在监管部门博弈。
报告公布对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影响不大,不会形成明显利空。尽管这是央行通过正式报告第一次明确了资管行业的规范发展方向,很多还较为严厉,但并未出台具体正式的监管规则。由于市场一直认为打破刚性兑付在中国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只有真正公布打破刚性兑付新老划断的时间点,才会真正对市场产生冲击。
资管业务的核心问题
央行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归纳,主要问题包括:资金池运作、产品多层嵌套、影子银行、刚性兑付、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管业务等。
(1)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央行指出过去资管产品存在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不当行为,造成流动性风险、杠杆效应放大和产品结构不透明的问题。部分券商集合产品、信托集合产品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2)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央行指出一些银行理财以资管产品为通道,将资金投向股权等产品,突破原有对于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监管,使得产品结构复杂化,底层资产难以穿透。这主要针对部分资产产品通过嵌套实现监管套利、通道业务主动管理能力缺失的风险有关。
(3)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央行指出银行借助表外理财及其他类型资产管理实现“表外放贷”,规避监管要求,投向限制性领域,且不纳入社融统计口径。这与过去资产管理行业外延向“类信贷”产品扩张,且没有通过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投向限制进行约束造成的风险有关。
(4)刚性兑付使风险仍然停留在金融体系。央行指出部分资产管理业务法律关系不清晰,实质是债权债务关系,存在隐性刚兑,使风险积累在金融体系,抬高无风险收益率,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过去两年同业链条快速发展实际就是“刚兑”背景下,风险在银行体系累积的过程。
(5)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央行指出部分资管业务对投资者的保护不足,存在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的现象。
解决方案和监管建议
央行针对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和监管建议:
(1)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2013年开始金融监管放松的浪潮使得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之间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未来应该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发展,对同类产品适用同一标准,消除监管套利空间。
(2)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针对我国资管产品“刚兑”现象普遍的情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教育和投资者教育,产品逐步向净值型转型,强化资管业务和自营业务的风险隔离。
(3)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将银行理财的“三单”要求向其他资产产品延伸,加强账户管理和托管制度,对同类资产进行统一的杠杆限制。
(4)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针对资管业务层层嵌套进行监管范围、突破杠杆约束的行为进行限制。同时指出对主动管理、以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为目的的运作留出合理空间,和此前媒体传出的资管新规中允许FOF和MOM产品嵌套的思路一致。
(5)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控制并缩减“非标”投资规模,规范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转让业务,未来银登中心的登记转让功能会更加重要。
(6)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监管套利的基础是分业监管的现状,而统一监管必须建立在行业共享统计体系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共享才能实现对底层资产和最终投资者的穿透识别,形成全链条的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