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独门股”成双刃剑

时间: 2017-07-05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存在“抱团取暖”的现象。一些基金经理偏好“扎堆”重仓于少数个股。更有甚者,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产品合力重仓个别“独门股”,获得较高的流通股持股比例,从而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独门股”的走势,而“独门股”的走势也左右基金净值。这种策略曾为基金赢得不菲的收益,但上半年A股跌宕起伏,不少沿袭“独门股”策略的基金损失惨重,业绩排名靠后。于是,一些基金经理开始反思“独门股”策略的有效性。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指出,从投资流程来看,基金重仓持有“独门股”一般要经过深度调研,但由于少数基金的持股比例过高,导致个股流动性容易出现问题,带来流动性风险。
  风格激进似豪赌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偏好“独门股”策略的基金公司风格过于激进,近似豪赌。
  终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在所有偏股型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占基金净资产70%以上的公募基金多达46只,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占基金股票资产总市值70%以上的多达89只。在股票资产配置高度集中的态势下,少数个股的走势成为左右这些基金净值的关键因素。如果重仓股发生大大偏离市场平均水平的大涨或大跌,这些基金的净值也随之大幅起伏,风险凸显。
  一些公司偏好“独门股”策略,即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产品合力重仓个别“独门股”,获得较高的流通股持股比例。这些“同门”基金共同进退,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独门股”的走势。终端统计数据显示,按“同门”基金合计持股比例超过10%计算,截至一季度末,共有31只股票存在“独门股”的情况,涉及13家基金公司。如果某只股票成为个别基金公司的“独门股”,则其他基金不敢贸然介入,以免遭到狙击。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专业投资者,基金通过深度调研而重仓持有个别股票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激进,就容易演变成豪赌,等于将基金业绩完全寄托在少数个股上,蕴含的投资风险过大,不符合基金“专业投资者”的定位。
  “独门股”策略受挫
  对于基金来说,要达到“独门股”的效果,势必选择中小盘股。然而,上半年A股呈现“二八”甚至“一九”分化的格局,众多中小盘股表现不佳,“扎堆”于此的不少基金业绩受到拖累。
  以6月1日为例,当天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大幅下跌,不少基金重仓股集体“闪崩”,导致多只偏股型基金的净值当天的跌幅达三、四个百分点。在某混合基金一季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股票的合计市值占基金净资产的36%。这5只股票5月下旬频现“闪崩”。6月1日,该基金净值缩水达3.51%。
  从公募基金上半年的业绩排名来看,“独门股”策略对一些基金的杀伤力显著。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值缩水幅度超过10%的52只偏股型基金中,不少基金就存在“独门股”策略。其中,某些基金公司旗下多达五六只基金上半年净值缩水幅度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