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白皮书建议统一上市公司内控信披监管标准

时间: 2017-07-0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抽查,近几年企业的内控报告逐步趋于合理,不过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内容自相矛盾,如“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段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段中披露的信息前后明显不一致,另有个别上市公司存在报告内容披露不完整,缺少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等问题,亟待规范。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昨日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显示了上述结论,白皮书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统一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监管标准,明确不同标准间的层级,进一步修订和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要求,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有效性。 这是迪博公司受监管部门委托连续第10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 据统计,2016年度,共有28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比例为91.88%。其中,512家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公司数量的17.88%。 白皮书指出,512家上市公司总计披露内部控制缺陷4447项。其中,重大缺陷61项,占比1.37%;重要缺陷54项,占比1.21%;一般缺陷4332项,占比97.41%。重大、重要缺陷全部披露了具体缺陷内容,一般缺陷中有1121项披露了具体缺陷内容。其中,披露了具体内容的61项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资金活动、财务报告、社会责任、工程项目、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全面预算等领域。 白皮书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报告披露不准确、不完整。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内容自相矛盾,同时,还存在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不能完全充分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重大不一致,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不当,重大、重要缺陷整改不及时,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内部控制管控缺失等问题。 因此,白皮书建议,第一,整合、统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标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统一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监管标准,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有效性与报告基准日或报告期内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关系;进一步修订和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推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水平。 第二,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实质有效性。一方面,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加强专业胜任力,做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看门人”角色。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质量检查,提升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第三,加大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力度,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建议上市公司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建议监管机构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督促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整改。 第四,加强对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的监督管控,提升资金和资产管理效能。建议上市公司加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将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等事项作为监督重点,明确监管责任。重点关注资金活动薄弱环节的控制,健全和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健全资产管控措施,尤其要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对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生、盘点处置等全过程风险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