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债券通“首秀” 国债成首选投资标的

时间: 2017-07-04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7月3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债券通”开通,包括招商资管(香港)、博时基金(国际)在内的多家机构参与了首批交易。通过各家的成交信息来看,国债成为首日投资标的首选。 机构抢食“头啖汤” 债券通启动首日,多家机构都在争分夺秒做交易,希望自家公司能做成首单交易。记者发现,除了外资银行积极交易之外,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也纷纷积极参与。 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上午9时23分,刚刚开通的债券通就迎来86家机构参与,成交额破21.57亿元。 “我们是9:00:14交易成功的,但还不知道是不是首单交易。”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旗下全资香港子公司在债券通正式启动的第14秒时便完成首单交易,交易的对手方是内地一家老牌股份制商业银行。记者了解到,这或许是全市场最快完成交易的机构。 “从上周开始,我们就开始模拟寻找交易对手并且进行模拟交易了。”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了7月3日能够顺利完成交易,各家机构在上周就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关交易演练。“这时拼的就是速度。”该人士表示。 国债成交易首选标的 此次“北向通”交易品种为现券买卖,可交易的券种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各类债券,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中央银行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同业存单、资产支持证券等。 昨日参与首批交易的各家机构选择的投资标的各不一样,例如博时基金(国际)选择的投资标的是到期期限较短的贴现国债。而招商基金全资离岸子公司——招商资管(香港)经由Tradeweb与招行完成的首笔“债券通”交易,分别完成买入存款证与人民币债券两笔交易。而中银香港旗下的中银香港资产管理宣布,率先完成首宗国债交易和首宗公司债交易,并且完成了首宗债券通下的即期人民币交易。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香港子公司——工银瑞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达成某笔债券的现券交易。 “国债应该是机构的首选。”某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参与交易的机构都还在试水阶段,一开始会选择一些低风险的债券品种进行投资。 对于债券通的正式启动,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国际组投资总监何凯认为,债券通的推出,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便利通道,是境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体现,也为今后人民币债券纳入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奠定了基础。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强化,相信市场将会出现更多健康和积极的变化。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招商资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海峰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最重要的驱动力,在于突破目前经常项目下贸易计价机制,过渡到金融投资象限下计价机制。来自于境外机构的债券投资,一定会对我们债券市场的定价方式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起到显著影响,因而也会出现很多“价值发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