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基金转型频繁 规模压力倒逼是主因

时间: 2017-06-29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近期,基金转型案例增多。 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实施转型的基金共有17只。仅自6月以来,监管层披露核准转型案例就有6例,较上月有明显增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转型有不少都集中在分级基金转LOF、定制基金转型、保本基金到期转型以及封转开类的转型。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除去那些到期转型外,规模压力是逼迫基金转型的主要因素。 分级基金转型LOF 在转型基金中,有大量基金是分级基金转型。而转型的分级基金中,转型原因也分为两种:一类是因为到期转型为LOF,还有一类是因为规模较小,长期低于5000万元,而转型成LOF。 从今年5月1日开始,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正式实施。根据分级新规,投资者要开通分级基金权限,必须满足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且必须到券商营业部临柜办理。 新规实施之后,分级基金的交易量普遍下降。截至6月27日,权益类分级基金总份额自5月1日算起,已萎缩了374.72亿份,降幅达28.28%。 对此,凯石财富总经理曾逸名表示,在新规之下,分级基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减弱,二级市场参与者显著减少,分级基金的套利规模也随之减少。同时,权益类分级基金受到股票市场影响较大,近期市场相对疲软,影响分级基金的参与热情。上述这些情况都导致分级基金规模持续萎缩。 保本基金到期要转型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实施转型的基金中有6只属于保本基金到期转型。根据数据,去年共有90只保本型基金成立,是保本基金的大年。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表示,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当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以符合新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 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有11只保本型基金到期。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基金已经实施转型,有些基金已经提交转型申请并获批,还有一些基金则选择了直接清盘。 机构定制产品也要转型 近年来由于机构定制产品频繁发行,因此,当单一机构撤出后,基金后续该怎么办,这也是不少基金公司要面临的问题。一般而言,要么清盘,要么转型。基金公司如果不想走清盘路线,就得转型。 不少货币基金的转型就是此类。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机构撤出之后,我们想着尽量不要清盘,因此就对该产品进行了转型。”不过,从实际效果而言,此类产品即使转型也不一定能质变。“一些原本边缘化的产品,在转型之后,依然还是边缘化的。”他告诉记者。 此外,还有一些产品由于其本身投资范围比较小众,且已影响到其规模的扩大,因此,基金公司对其调整扩大投资范围,增加可投资标的,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