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政策催化剂兑现 保险股今日集体“起舞”

时间: 2017-06-22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 6月22日早盘,保险股表现抢眼,截至记者发稿,四大保险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涨幅分别为2.20%、1.07%、2.64%、2.17%;中小型保险股天茂集团、西水股份的涨幅为6.82%、6.11%,弹性更加凸显。
  保险股集体拉升的原因,主要是有利于保险行业的政策催化剂正逐步兑现。昨晚,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从三个层面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其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等,被视为影响保险业中长期发展的最大催化剂。
  其中,最大的政策看点是,市场高度关注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中国证券网记者注意到,虽然此次会议上没有明确这一试点的具体时间表,但与以往相关会议或文件中提及该试点时的表述相比,已有明显变化——之前多用“适时开展”、“正在研究”,而此次明确表述为“加快试点”。
  中国证券网记者也从业内获知试点正在加快推进的实质消息。不少保险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做产品、系统、销售等方面的准备,随时等待试点启动。他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有落地可能,且初期试点或不限于上海,而是在多个城市同步铺开,试点力度大于此前预期。
  所谓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对于投保人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拉动个人购买养老保险的需求,也是拉动内需的一个催化剂。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存在年内落地的预期,一旦推出,首先将利好保险业,每年至少将新增保费收入数百亿元。
  中国证券网记者了解到,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曾做过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内部测算:若采用700元的税优假设,考虑到税收敏感度及递延税现金流变动等因素,在较乐观的情景下,全国范围内能够撬动约1600亿元保费收入;在中性的情景下,能够撬动约1200亿元保费收入;即使在悲观的情景下,仍然能够带动约610亿元保费收入。
  不难预计,试点落地,将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驶入增长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