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公司要闻
时间: 2017-06-20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跨界并购遭上交所18问 万盛股份采取“拖字诀”继重组新规发布后,相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重组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审批。
以万盛股份为例,公司刚刚于2017年5月24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此次重组相关议案。
议案通过不久,公司随即就于6月8日收到了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于对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信息披露的问询函》(以下简称:《问询函》),其中,上交所在《问询函》中直接抛出18个问题要求公司于6月16日前回复。
面对众多问题,万盛股份直接宣告在该期限内“无能为力”。6月16日晚间,公司在公告中直言:“由于《问询函》涉及的部分事项仍在补充、核实、论证中,故无法在2017年6月16日前完成。公司特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延期回复《问询函》,将尽快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回复并发布公告。”
事实上,记者发现在上交所发出的《问询函》中,有部分问题提的比较尖锐,同时,也的确指出了公司重组存在的某些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直接在《问询函》中质疑:“公司控制权是否因本次交易变更或不稳定。”
函中写明,预案披露,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献国家族的持股比例将从48.08%下降为30.26%,交易对方嘉兴海大持股比例为20.39%、集成电路基金持股比例为7.41%。同时预案显示,集成电路基金所持标的资产股权全部系2017年4月份从嘉兴海大处受让,若将该股权转让还原,嘉兴海大的持股比例将为27.8%,与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为接近。
美图股价跌回原点高溢价手机被指饥饿营销
6月15日,适值美图首个锁定筹码解禁日,在经历了上市首日盘中破发后,美图股价在这一天再次经历了盘中破发的险象,最终收于最初的发行价8.5港元/股。曾经逼近千亿市值的美图公司也随着股价一起,缩水至近380亿港元。
美图公司表示,股价波动为资本市场的正常表现,公司一直重视基本面的长远发展而非股价一时波动。公司重视每一个股东,也尊重他们的投资决定,并致力于为股东创造长远的价值。此外,美图方面还表示,美图公司的创始人将不会减持。
自上市首日平开之后,美图股价在半年来屡次异动。在此期间,股东减持的消息持续曝出。虽然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在今年3月份的美图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6月份持股解禁时自己不会减持,但其子Cai Rongjia却被曝频频减持,不到半年内套现逾9亿元。由于其持股量现已低于5%,若未来继续减持将不需再作披露。
对于美图手机的供不应求,有业界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认为是美图公司的饥饿营销。
不过,无论是否饥饿营销,从定位精准和溢价能力来看,美图手机都可以说是成功的。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告诉记者,单就美图手机而言,每部手机肯定是盈利的。
但一枝独秀的手机业务,能撑起美图多高的估值?美图是否能迎来自己盈利的引爆点?都有待观察。
山东金泰无视质询建议投服中心将向监管部门报告
近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服中心”)作为中小股东参加了山东金泰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投服中心发现,面对股东的现场质询和建议,山东金泰并未予以重视,且公开宣称中小股东依法行使质询权、建议权干扰了股东大会的正常召开。对此,投服中心表示,将就上述情况向监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公司违法违规情况适时采取有关措施,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山东金泰在《公司章程》中对“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的提案权、董事及监事候选人的提名权”以及“连续9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自行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的权利”都增设了连续270日(以上)的持股期限的要求,不合理地限制了股东权利,违反了公司法第102条第2款、《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16年修订)第53、82条,以及《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16年修订)第14条的规定。对此,投服中心指出,山东金泰《公司章程》的相关条款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属无效。
在股东大会现场,投服中心还发现山东金泰在会议召开、表决程序上存在多处不合规的情况。比如董事长在股东未进行审议讨论的情况下即组织股东进行投票;再如,对于五名董事及两名独立董事未参加年度股东大会的情况,公司也未在会议开始时说明相关人员缺席股东大会的原因;另外,股东大会会议现场,公司未经大会推举,自行指定了两名股东代表进行现场计票和监票。
分众传媒一度跌停遭两大股东清仓式减持
广告商分众传媒遭到第二、第五大股东清仓式减持,19日开盘一度跌停。
6月16日晚间,分众传媒连发两份公告称,持股占比7.41%的股东Power Star Holdings (HongKong) Limited,和持股占比6.77%的股东Gio2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均打算计划以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分众传媒2017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上述两家公司分别位列分众传媒第二和第五大股东。
两家股东的减持原因相同,都为各自公司资金需要,减持期为自公告起3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
根据公告,Power Star公司最高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7.41%,Gio2(HK)公司最高减持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6.77%。
也就是说,两家公司可能将清仓所持分众传媒股份。
6月16日,分众传媒的收盘价格为14.48元/股,以此计算,两家公司的减仓市值最高可达179.4亿元,目前分众传媒的总市值约在1265亿元。
(以上报道摘自《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