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员工持股计划为何亏多赚少?两大原因或为“祸首”

时间: 2017-05-31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原本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员工持股计划为何在现实中却屡屡让投资者们失望呢?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和个例分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以下两大原因或许是导致员工持股计划亏损的“罪魁祸首”。
  原因一:买入时点不佳
  截至2017年5月27日,A股共有353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对它们仔细研究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有两段时间内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浮亏(亏损)比例都超过50%,这两个时间段分别是2015年6月1日~9月30日及2016年1月1日~2月29日。
  对A股市场有所了解的投资者知道,在这两段时间内,A股出现了大幅下跌。
  首先来看2015年6月1日~9月30日这个时间段。据数据及记者梳理,在上述时间区间,共有66份员工持股计划完成买入操作从而进入锁定期。截至2017年5月27日,这66份员工持股计划中有24份存在浮盈,占比36.4%;有42份存在浮亏,占比为63.6%。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353份员工持股计划中浮亏最大的万达信息(300168)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便是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购买的。
  再来看2016年1月1日~2月29日这个时间段。在该时间区间,完成买入操作从而进入锁定期的员工持股计划共53份,截至2017年5月27日,22份存在浮盈,占比41.5%;31份存在浮亏,占比为58.5%。
  原因二:无法选择展期
  除建仓时段外,员工持股计划的一些内置条款也可能让其不得不吞下浮亏(亏损)的“恶果”。
  这样的例子最近就有不少。例如汉威电子(300007)。3月14日晚公司公告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查询公司历史公告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汉威电子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约为49元/股。在公司公告的前一天(3月13日),汉威电子发生了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清仓数量相同(179.8万股),成交均价仅为19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该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最长可至2019年2月9日,那么,在遭遇巨额浮亏的情况下,公司为何不选择展期、待股价回暖再减持呢?
  汉威电子证券部工作人员当时回复称,员工持股计划不展期是因为当时这个资管计划做了“1:2”的银行杠杆,存续期内监管层出了相关要求,配置杠杆不能超过“1:1”,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到期后不能展期,因此不得不选择亏本减持。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金运激光(300220)身上。5月11日公司公告称,当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清仓全部股票。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11日,金运激光只发生了一笔大宗交易,卖出数量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数一致,成交均价为18.55元/股。查询金运激光历史公告记者发现,该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约为53.83元/股。
  比较起来,光一科技(300356)就比较幸运了。5月2日晚间,公司公告称,计划对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展期,将存续期延长至2018年4月23日。对于展期的原因,公司工作人员此前表示是为了“以时间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