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私募全员出动自查自纠 对新规细节仍有疑问

时间: 2016-09-0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近期,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做好私募基金“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好自查自纠,范围包括宣传推介、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兼营非私募基金业务等高发频发、重复发生的薄弱环节以及资金安全性和运作合规性。自查活动预计为期一个月。 《通知》在私募圈引起不小轰动,记者了解到,一些私募已成立了自查小分队,风控合规部门给公司各个部门都发出了邮件,进行全面筛查,还有些私募对以前的基金合同、官网信息、微信信息等做二次检查,有错必纠。私募表示在经历多轮检查后,有些细节仍需明确。 广东某知名私募基金公司法务人士告诉记者,此次自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包括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几个端口,查看净值披露是否符合要求,并定期向备案系统上传信息,另外还要理顺公开发声渠道的程序等;二是对募集推介流程进行梳理,包括非特定对象、特定对象、合格投资者等的推介信息要分开,对合格投资者进行风险评级,4月以后新发产品的基金合同都要按照最高标准执行;三是重新梳理内部制度,比如档案管理、激励约束、防范利益冲突等内容。 北京某百亿级私募市场人士表示,他们打算把以前的基金合同、公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资料全部筛查一遍,删除或整改不合规的内容。 北京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也表示,公司法务部门已经给各个部门都发了邮件,要求对照着进行自查,销售等渠道尤其要仔细检查,代销必须要有代销资格、代销协议等。 据记者了解,去年年底监管层开始加强对私募基金管理以来,已开展了多轮检查行动。“5月份广东证监局已经要求我们自查过一遍了,主要是把销售这块的内容制定好,还要看有没有违规销售,杜绝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产品。”广东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介绍。 多位私募人士还向记者表示,虽然经历了多轮检查和整改,对于一些细节仍然存在不少疑问。“客户资产证明比较难开,有时候要经过层层审批,而且收入在不同时间段并不均衡,年底可能会高一些,如何计算还是问题。” 北京某新锐“公奔私”私募公司市场人士也表示,要求客户开具资产证明比较难,很多客户之前没有形成习惯,都还在适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