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长线资金” 助力新三板融资市场企稳

时间: 2017-11-17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挂牌企业增量减少,二级市场交易断崖,倒是融资市场“风景这边独好”。
  2017年前三季度,新三板已完成的月均增发数达240余次,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9个百分点;已完成的月均募资额达12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即使从定增预案的发布情况来看,企业融资需求依然旺盛,前10个月平均每月有229家企业向市场公开发布了定增计划,月均融资需求达150亿元。
  融资,作为新三板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不仅牵动着万家中小企业的神经,也被各类投资者视为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标准。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在泥沙俱下的行情下,一批优质公司估值始终在水平线上下浮动,产业资金因此闻风而动,上市公司、PE/VC的“扫货”情形屡见不鲜。新三板场内的资金性质正从“短线”过渡至“长线”,从“股票交易”过渡至“股权交易”。
  定增市场企稳回升
  据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共2373家企业完成了定增,涉及资金达11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从新增预案的角度看,企业融资需求始终旺盛,前10个月共发布了2316份定增计划,涉及资金达146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前10个月共387份定增计划宣告流产或暂停,去年同期为409份,相比有所下降。
  在光大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看来,由于IPO的实质性提速,新三板作为股权投资的资产池反而更受PE/VC资金的关注。从2017年6月开始,新三板每月发布的增发预案数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的融资需求被股权投资资金彻底激活。“我们预期这种趋势仍然有望延续。”
  在新三板券商人士看来,定增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中介机构。“对新三板券商来说,目前的业务只有定增收入还算稳当。目前市场收费大概在3个至5个百分点,其中1个百分点是通道费,另外的则是券商为企业联系资金的‘跑腿费’。总的看下来,市场容量也有30亿元左右,更别说个别明星企业的融资项目,单笔费用高而且市场又相对认可。”
  另一位资深的融资中介亦证实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只要企业“补血”需求客观存在,那么不管二级市场行情如何,融资市场总是有生意可做的。
  产业资本显威
  在价值投资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涌向新三板市场。据光大证券新三板团队统计,截至9月底,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案例单月达到614起,创出近两年的新高。
  同时,由于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创新企业并积极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由政府引导基金作为LP的子基金在2015年和2016年纷纷成立并且开始进入投资期。这些早期投资通过新三板落地的案例数从2017年开始逐步加大,这意味着新三板场内的资金性质逐渐从“短钱”过渡至“长钱”,从“股票交易”过渡至“股权投资”。
  在新三板市场上,这些基金的“手笔”着实不小。如10月26日,振华新材公告称,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拟以1.95亿元参与认购公司的定增,大股东振华电子以8100万元参与本次定增认购。
  “以定增方式参与制度套利的投资逻辑已被证伪,各市场参与者纷纷从狂欢中清醒过来,新三板企业对自己的估值也渐趋理性。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对于钻研产业的资金来说,倒是可以挑挑选选买买,这些买方中自然也包括主板公司。”国金证券一位从事并购业务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据其透露,今年以来,主板公司对新三板企业的收购意愿明显增强,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据统计,2017年至今已出现162例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的案例,其中宣告失败或暂停的为21例。而2016年全年共有127例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的案例,其中宣告失败或暂停的达20例。不过,伴随案例数量显著上升,标的市盈率却显著下降。相比2016年平均53倍的市盈率,2017年上市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平均标的市盈率仅23倍。对此,上述国金证券投行人士认为,这大多是由于上市公司“压价”。
  不过,也有企业不甘心被“招安”。上海一家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投融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近期不断有上市公司寻求并购,但公司还是希望能够保持控股权和业务的独立发展。“公司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就我们的感受来说,成为新三板公司后,很多产业内的投资人主动跟我们对接,这是好现象。”
  双创债助力优质企业“补血”
  今年9月,上交所、股转公司、中证登联合发文,允许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及双创企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文件发布一个月内,已有合佳医药、伏泰科技、中南卡通、华索科技、中建信息、天星股份、蓝天环保、旭杰科技、加勒股份、赛莱拉等公司先后发布了非公开发行创新创业可转债的计划,融资额大至2.5亿元,小则数千万元。据记者了解,目前诸多创新层企业都对这一“双创可转债”表达了浓厚兴趣,只待第一批“吃螃蟹”的可转债顺利发行,有望迎来更多的“追随者”。
  东北证券的投融资部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最近一个月,接到很多关于“双创可转债”的询问,目前该部门已经跟3家企业初步达成服务协议。“企业体量大概是营收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以上,至于债券票面利率,我们建议在3%以上。”
  该券商人士进一步表示,“双创可转债”设置了每3个月一次的转股申报期,为投资者提供多次转股权利,这也是被看好的亮点之一。同时,可转债能够在证券市场流通转让,这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种退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