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可转债成大股东套现“新宠”

时间: 2017-11-15  文章来源: 大众证券报
  近期,可转债打新成为A股的高频词汇。由于“零成本”、“无风险套利”深受投资者喜爱。不仅如此,由于无限售锁定期,可大额配售,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热衷于此,一方面纷纷推出可转债发行预案,另一方面在债券上市后大额抛售,速减赚快钱。鉴于可转债的大股东套利行为有违市场公平,业界建议监管部门从配售方式、减持限制等方面出台新规、予以规范。
  大股东减持“急吼吼”
  自可转债开启信用申购以来,截至昨日,网上共发行了9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目前仅两家上市,分别是雨虹转债和林洋转债,两债券上市首日均大涨了20%。不仅如此,两公司还出奇一致地出现了大股东抛售的现象。
  10月20日雨虹转债上市,四天后公司就披露了大股东减持公告:10月20日至10月23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出售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0%。10月30日,东方雨虹再次公告称,10月24日至10月27日,控股股东李卫国已出售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0%。
  经过两次大幅减持之后,获配售可转债减持了三分之二。按照雨虹转债的均价118元计算,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盈利高达6624万元,10天的投资收益率达18%。
  无独有偶,林洋转债11月13日上市首日即遭到大股东抛售。林洋能源昨晚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于11月13日出售其所持有的林洋转债219.85万张,占发行总量的7.33%;于11月14日出售林洋转债80.15万张,占发行总量的2.67%。公司控股股东现仍合计持有林洋转债1033.5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34.45%。
  而且,两公司大股东减持之路并未结束。东方雨虹11月2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副董事长许利民,董事向锦明、张颖、张洪涛、张志萍,总工程师王新拟合计减持不超750万股。林洋能源也公告,未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根据市场及自身资金情况进行减持。
  呼吁监管层出限制性措施
  可转债发行为何如此火爆?大股东又为何急于减持?昨日,一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对大众证券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是由于今年2月出台的再融资新规及5月出台的减持新规对增发融资的挤出影响,加上9月8日证监会将可转债的资金申购方式改为信用申购,使得可转债打新成为一种无风险套利行为。
  而大股东更是可以凭借优先配售制度,获得可转债份额,且无锁定期等退出限制,从而拥有了比增发更便捷的筹措资金通道及快速获利变现的手段。”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文欢认为,“大股东可以参与优先配售,就是转债发行制度上的红利,也是大股东积极支持转债发行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未来减持的公司增加,市场讨论的越多,不排除监管层会出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比如规定减持的期限。”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修改可转债发行的配售模式,比如直接取消配售,可转债全部使用申购模式,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受益。
  “转债作为潜在股权融资,确实也有变相减持功能,适当进行监管是合理的。”但同时,兴业证券还认为,转债是目前留下的股权融资渠道,市场本身也需要培育,监管过多和要求过严不见得是好事。“监管有保有压,才是最好的监管。”
  对于二级市场来说,王文欢认为,“减持可能会对转债有一定的影响,市场可能会理解为发行人转股意愿不大,关键看正股基本面,如果正股基本面好,大股东的减持反而可能给了市场低位收集筹码的机会。”
  此外,还有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高位减持套利的红利期将很快过去。对转债来说,确定性的供给正在加速,随着产品供给量逐渐增多,可转债上市首日行情或将归于平淡,大股东减持套现的收益也将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