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助力蓝筹向“创蓝筹”扩围
时间: 2017-11-1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创蓝筹”是最近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创业型的蓝筹股。严格说来,这个名词有点自相矛盾,因为在标准的语境中,蓝筹股特指那些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大型上市公司股票,显然它们已经超越了创业期,自然也不再具备创业型企业发展快,但同时波动也比较大的特点。所以,创业与蓝筹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因此“创蓝筹”这样的提法,多少显得不伦不类。
但是,这个提法一出来,市场似乎还是很能够认同。大家的普遍认识是,这是专指那些较为成熟、也具有一定体量的创业型公司,因为是较为成熟,体量也不小,这就具备了蓝筹股的基本特征,而它本身则又是出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就兼具了创业型企业的特征。于是一个存在矛盾的概念,就这样得以形成起来了。也许,从传统的市场分析理论来说,“创蓝筹”的确不是一个含义准确的名词。但换个角度来说,它所包含的内容,则是人们约定俗成地能够理解的。
在这里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为了维护稳定及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并降低风险,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有着较为严格的经营规模与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即便是那些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基本上也都是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创业阶段,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是可以纳入成熟企业的范畴。所以,在沪深A股中,基本上没有典型意义上的创业型公司。
相反,倒是有一些新兴行业领域里的公司,虽然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但凭借着各方面的优势,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能力,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有点像是蓝筹股。当然,因为公司成长性较为突出,因此被称为“创蓝筹”,似乎也是可以的。前几年上市的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最近上市的华大基因、中科信息等,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企业,把它们列入创蓝筹概念,也许还是能够找出不少理由的。也因为这样,现在谈论创蓝筹的投资者,逐渐多了起来。人们并不计较其内涵本身的准确性,而只是想以此来描绘当今某些企业的特征。这些企业的股票,很可能会在接下去的行情中有所表现。
众所周知,今年是传统蓝筹股大放异彩的一年,很多股票录得了多年来少见的涨幅。然而在这背后,也有不少人担忧:那些传统行业的蓝筹股上涨,由此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是否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呢?特别是像贵州茅台等的持续上涨,就引发了茅台酒能否代表中国未来的联想。客观上,传统蓝筹股的上涨不能说没有理由,但当这种行情被演绎到极致,特别是抑制了其它板块的上涨,就必然会导致市场的失衡,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对于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扭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产能,而现在把那些去产能行业的公司股价炒得很高,这难道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应该说,现在部分传统蓝筹股的价位,普遍已经不低了,有些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成长股,由于市场氛围等的原因,现在还不那么被关注,客观上存在定价并不那么合理,以及市场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因为这样,现在我们的猜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不可能只是停留在主要投资传统蓝筹股的状况,一定会有新的发展。接下去最有可能的,就是开始深入挖据“创蓝筹”概念。尽管说,它还缺少标准的定义,但那些业绩不错、发展良好的中等规模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成为下阶段行情的热点。从蓝筹到“创蓝筹”发展,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方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目标所要求的。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