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可转债申购热情高涨 部分券商诱导性推介引关注

时间: 2017-11-10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近期,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申购的热情不断升温,然而,部分券商在推介可转债时存在诱导投资者顶格申购等不规范行为,进而引发有关部门关注。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出这些券商在落实适当性管理方面不到位。券商应加强合规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可转债的投资风险。
  诱导性推介存隐患
  今年9月,可转债的申购方式从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规则的修改点燃了市场对申购可转债的热情,近期发行的可转债只只炙手可热。雨虹转债、林洋转债等网上中签率均低于万分之一。
  与此同时,不少证券公司的营销人员及券商官方服务号也不遗余力地推介可转债。一时间,“免费大抽奖”、“A股又要发红包了”、“零成本零风险”等诱导投资者申购可转债的字眼盛行一时。在实际操作中,更有证券公司在向客户介绍可转债申购策略时,告诉客户“中签后不缴款也没事”及诱导客户顶格申购。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行为暴露出部分证券公司在开展可转债承销业务过程中存在宣传推介行为不规范、适当性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诱导投资者顶格申购,或将造成投资者资金实力、认购意愿与实际获配数量不匹配的情形。此外,不足额缴款也会让投资者面临被限制申购的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投资者申购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获得配售后,应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 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申购。因此,有关部门要求券商健全内部控制,将投行全面纳入公司内部控制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同时,完善业务流程,强化执业行为的合规管理,并做好人员培训,及时做好规则解读。
  可转债真的稳赢吗?
  事实上,可转债并非稳赚不赔。
  今年4月,光大银行发行了300亿规模的可转债。上市首日表现与某些媒体宣称的“10%至30%”高收益并不相符。当日,光大转债以102元略微高开,盘中最低触及101.25元,全天最高价触及103.15元,收于103元。其后,伴随着大盘走弱,光大转债在5月初盘中一度跌破面值。
  华鑫证券分析师表示,就目前市场的热度来看,未来可转债上市首日破发的可能性不大,但首日及其日后的涨幅可能并不如想象那么高。在可转债放量供应的大背景下,其上市首日表现将逐渐回归理性,那些正股基本面向好的转债或有表现,而那些公司基本面平平的转债走势将不及预期。此外,部分可转债一经上市,大股东便大规模减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