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掀起你的盖头来:浓妆艳抹的“会计估计”

时间: 2017-11-02  文章来源: 金融界
  财务报表,千人千面。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姿势。有人觉得财报是一本故事书,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但在风云君眼中,财报就像姑娘。
  几千家上市公司就像几千个姑娘,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有的中规中矩,有的满腹心机,有的骚里骚气。一般情况下,中规中矩的姑娘不太容易惹人眼球,而骚里骚气的姑娘比较容易招蜂引蝶。
  当然,在资本市场我们不叫招蜂引蝶,多不好听啊,我们叫“放量”,换手率高。
  但凡要有点骚气,露点就是必备条件,当然,在资本市场我们也不叫“露点”,多不好听啊,我们叫“热点”,热情的露点,你要把它理解为热起来要露一点也是可以的。
  当然,风云君今天这篇文章不是要跟大家聊招蜂引蝶和露点,风云君向来腼腆羞射,从来不聊这么无聊的话题。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一种叫做“会计估计”的玩意。
  一、闲话“会计估计”
  之所以要聊会计估计,一方面是因为它在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会计估计,财务的账就没法做,报表也没法编。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估计是一种“估计”,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经常成为一些老司机调节利润的工具。
  而很多小伙伴在看上市公司财报时就瞄一眼净利润,看到账面上一大坨利润就两眼放光,花姑娘大大滴,他们很少关注有一种东西叫做会计估计,它能让丑姑娘变成花姑娘,能让“小小滴”变成“大大滴”。
  什么叫做“会计估计”?会计准则是这么定义的:“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会计是描述经济活动的语言,而经济活动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说你的客户会不会跟小姨子跑了,这事儿谁敢保证?万一他跟小姨子跑了,你的账面上就会形成一笔坏账。
  对于不确定的事项,会计就需要估计,比如说,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统计,1000个客户当中会有1个跟小姨子跑了,那么会计在做账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计提坏账准备。
  虽然会计估计不能随意变更,但是它毕竟是一种主观的判断,既然是主观的东西,就给了一些老司机可乘之机,不能随便变更不代表不能变更,必要的时候变更一下也是可以的,是合法的,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证明变更的合理性就行了。
  今天就跟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通过会计估计来撸利润的姿势。
  二、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是企业用来生产产品的,其价值随着生产过程的磨损逐渐下降,所以就牵涉到折旧的问题,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这就牵涉到多项会计估计。
  首先,你这个固定资产能用多少年?这特么谁算得准啊?只能根据历史经验来估计。
  比如厂房,预计能使用30年,比如车辆,预计使用5年,这些都是主观估计出来的;其次,按照什么方法来折旧?
  常见的折旧方法有三种,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工作量法,不同的折旧方法也会对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而选择哪种折旧方法也需要主观判断;最后,固定资产报废后能卖多少钱?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多少?这也需要估计。
  一个简单的固定资产折旧,就牵涉到这么多估计,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改变,可能会对一家企业的当期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重资产企业,比如钢铁、能源、化工企业,这类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很大,所以固定资产折旧对利润表影响巨大。
  下面举栗子:2017年9月30日,鹏博士发布了一则会计估计变更公告,将公司的线路资产折旧年限从8年变更为8-15年,这次会计估计变更后,预计将减少鹏博士2017年固定资产折旧约3.54亿元,增加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约3亿元。
  鹏博士这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只不过是6.06亿,会计估计一变更,3个亿的利润就出来了,今年的业绩大幅增长就有希望了,是不是很牛?
  除了鹏博士,A股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钢铁这个行业,今年钢铁公司股价走得很不错,主要是这些企业今年的盈利状况大为好转,很多专家都在高呼钢铁行业基本面反转,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的基本面确实较前几年大为改观。
  但是大家可能忽视了一个现象:A股的钢铁企业近几年都在悄悄的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这是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改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里举两个最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是河钢股份。
  2014年3月,该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公告,对公司主要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延长,其中房屋建筑物从25-30年延长至40-45年;机器设备从10-13年延长至12-22年;运输工具从6-8年延长至10-15年。
  会计估计变更后,预计2014年公司将减少固定资产折旧20亿元,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15亿元。河钢股份2014年及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是6.97亿和5.73亿,2016年的净利润也不过是15.55亿,如果没有变更会计估计,它的利润表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呢?
  第二个是鞍钢股份。
  跟河钢比起来,鞍钢就更牛了。从2011年开始,鞍钢出现了剧烈亏损,于是乎2011年9月,鞍钢对主要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调整,调整后,预计将影响公司2011年度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少10.36亿元,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7.77亿元,但是这依然无法阻挡公司的巨额亏损,2011年和2012年,该公司分别亏损21.46亿、40.25亿。
  2012年11月,鞍钢股份再次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整后,预计影响公司2013 年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分别增加人民币 9 亿元,于是乎,鞍钢2013年终于扭亏为盈,当年盈利7.7亿,化解了退市风险。
  除了河钢与鞍钢之外,还有很多钢铁企业都是这么干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坏账准备计提
  前面我们说过,经济活动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你的客户会不会跟小姨子跑了,这就牵涉到商业信用问题。
  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无处不在,它在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坏账的发生。虽然客户跟小姨子跑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是企业的应收款项发生一些坏账是个大概率事件,这就需要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问题是,这个坏账准备该如何计提,计提多少才合适呢?这就有需要会计估计。
  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比如一年内的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概率有多大?账期在1-2年的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概率多大?以此类推。但是这种概率毕竟是主观判断的,既然是主观的东西,就有操作的空间。
  下面举栗子:
  商赢环球,这家公司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这哥们最近十年有一特点,逢奇数年,必定盈利,逢偶数年,必定亏损,财技一直杠杠的。
  但是2016年,商赢环球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资产重组,收购了国外一家服装公司,所以2017年,虽然是奇数年,这哥们很有骨气的盈利了。虽然如此,这哥们没忘记继续把优良的财技发扬光大。
  2017年6月6日,商赢环球发布了一则关于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告。变更的关键内容是一年内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变更前,商赢环球对账期在一年内的应收账款按照3%计提坏账准备;变更后,商赢环球将一年内的应收账款巧妙的进行拆分,分为0-6个月和6个月-1年两个账期,前者不再计提坏账准备,后者按照3%计提坏账准备。
  我们知道,一家企业大部分的应收账款都是一年以内的,其中大部分又是账期在0-6个月以内的,这部分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企业的当期利润会好看很多。
  比如商赢环球这样变更会计估计以后,估计2017年减少坏账准备1000-1500万元,当然税前利润也就增加了1000-1500万元。对于一家常年在亏损边缘挣扎的企业,这这些利润是不是很重要啊?
  四、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光看这个会计科目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科目,它是指因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
  啥叫“或有事项”?就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情,比如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损失等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或有事项都会产生预计负债,他要满足几个条件:
  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二是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比如说对外担保,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预计负债,但是如果你的被担保对象跟小姨子携带细软跑了,你就很可能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预计负债。
  对于未决诉讼和对外担保可能产生损失这些都是偶发事项,可能会有企业通过隐瞒这些事项来隐藏负债,这就属于财务舞弊的范畴,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今天主要讨论合法的套路。而在预计负债中,产品质量保证金的计提是比较容易人为操纵的。
  对公司销售的产品提供质保,是现代商业社会常见的一种行为,比如你买个车啊家电啊什么的,一般都有个质保期,商家把货卖给你之后,就可能确认销售收入了,同时它因为对你提供了质保,所以要估计后续可能会产生的费用,但是到底按照什么比例来计提这个费用合适呢?就牵涉到主观预测了,这就有了操作空间。
  下面举栗子:
  2017年10月27日,麦格米特发布了一则会计估计变更公告:“近年来,由于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产品工艺逐渐完善,售后返修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少……为了使公司会计估计更加符合公司产品的售后保修情况,在遵循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公司需相应调整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的会计估计,使公司的财务信息更为客观。”
  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将原本按销售收入(不含税)的0.50%提取产品质量保证金变更为按0.15%来提取,本次会计估计变更预计对2017 年的净利润增加约450至550万元人民币。
  麦格米特的销售规模不大,所以会计估计变更产生的影响看起来也并不大,对于销售规模巨大,比如说汽车整车企业,如果变更会计估计,可能就会对当期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结束语
  会计估计变更,可以用来增加利润,也可以用来减少(隐藏)利润,就看老司机想怎么玩。
  由于会计估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它就像一根弹簧或那东西一样,可长可短,弹性很大,而会计估计的变更又是合法的,所以难免有些老司机会打她的注意。
  风云君查阅了很多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公告,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导致利润增长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资产类型的企业当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作为投资者,我们平时在看公告的时候,对于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需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