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原生化“重出江湖” 氨基酸行业格局或生变
时间: 2017-11-0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网
那条曾试图搅动生物化工和生物新材料产业的“鲶鱼”,游回来了。10月27日,位于安徽蚌埠的丰原生物制造产业基地,一条年产3万吨的L-丙氨酸生产线投料试车,待其年底完全投产,可满足全球市场超过八成的需求。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获悉,上述产线的建设者为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丰原生化”),公司控股股东为安徽丰原集团。
“丰原生化”消失已久。2006年11月,中粮集团以10亿元现金从丰原集团手中受让了上市公司丰原生化(000930)的控股权,并在2011年将其更名为“中粮生化”。2016年,丰原集团重新注册了“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力熟悉的生物化工产业。
“目前是二次创业的关键期,国内项目相继进入建设与运行阶段”,丰原集团一名高管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丰原生化一期项目资金投入达15亿元,除丙氨酸外,年产15万吨的赖氨酸和3万吨苏氨酸产线今年也将投产。2018年将继续扩产氨基酸系列产品,并新建苹果酸、乳酸生产线,氨基酸和有机酸产量计划达到50万吨/年,并将开始百万吨级的聚乳酸项目建设。
结合当下的氨基酸产销及开工率情况,丰原生化的新增高端产能将无疑影响现有的市场格局。而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还计划,要让“涅槃重生”的“丰原生化”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新材料生产商,重回A股市场。
“搅局”氨基酸领域
老股民们可能会记得“丰原系”:最鼎盛时丰原集团旗下控制丰原药业、丰原生化(现“中粮生化”)和泰复实业(现“山东地矿”)三家上市平台,并曾挑起中国四大维生素C原料厂之一的江山制药的控制权争夺战。目前,李荣杰通过银河生物控股丰原集团,进而控股上市公司丰原药业,参股山东地矿。
重拾”金字招牌”的第一步, 丰原生化落子稳、准、狠,首先选择了目前较少企业涉足的小品种氨基酸——丙氨酸。丙氨酸可用于合成食品添加剂,提高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医疗保健领域,是合成维生素B6等的基础原料,也可以治疗肝功能不全引起的氨基酸代谢紊乱。在日化行业,以L-丙氨酸为原料,可以用于生产环保性能更好的表面活性剂。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 L-丙氨酸全球市场需求约在3.5万吨,其中一半用于生产洗涤化工用品,另有4000吨作为医药原料生产VB6、氨基丙醇等。供应上,目前正申报IPO的安徽华恒生物以2万吨/年的产能居于世界首位,国内还有烟台恒源等少数企业拥有相应技术,国外仅武藏野、味之素等日本企业进行丙氨酸的规模化生产,产能均在万吨以下。
换句话说,丰原生化3万吨/年产线一旦全面投产,已经可以满足丙氨酸全球超过85%的需求。
“丙氨酸今年价格好但市场需求不好,明年市场需求会好但价格不会这么好了”。丰原生化董事长付松坦率回应称,通过收购整合淮北新旗氨基酸和自主研发,并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公司掌握了在丙氨酸领域的最新核心技术,加之在成本上强劲优势,或带动明年整个丙氨酸价格向下调整。
华恒生物IPO招股书显示,去年公司以葡萄糖、氨水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毛利润可以达到33.16%。丰原生化则表示,依托于丰原集团100万吨/年的玉米深加工能力,依照目前的生产技术,用玉米转化葡萄糖进行发酵生产,每吨L-丙氨酸中仅葡萄糖的成本较同行就可以降低1000-1500元/吨,综合成本低于同行业2000元/吨左右。
敢投巨大产能,更源于对需求端的看好。据悉,洗涤化工领域,以椰油和L-丙氨酸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无公害等特点,全球主要化工巨头近年来都在逐渐加码L-丙氨酸的应用,在日化领域使用氨基酸洗涤剂取代传统洗涤产品。据付松介绍,已经有多家化工企业试用丰原生化旗下淮北新旗的丙氨酸产品。
亦有进度稍慢的其他同行在探索。今年十月中旬,瀚叶股份(600226)宣布2800万元向中科院购买L-丙氨酸菌种专利技术,致力于实现L-丙氨酸的工业放大生产。
除了小品种新型氨基酸外,出于产品的多元化和行业周期性考虑,丰原生化也将生产包括赖氨酸、苏氨酸在内的传统产品。比如说,2016年底受环保压力、运输等因素影响,赖氨酸价格在四季度出现跳涨至1.5万/吨的情况,创近四年来新高,目前已回落到8000-9000元/吨的健康行情。
“有多少企业开张,就有多少企业关门”,付松认为,赖氨酸、苏氨酸等传统氨基酸行业还未最终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但新增产能增幅放缓,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加快,行业仍有挤压式发展的机会。
欲建“全球新材料基地”
外界看来,丰原集团或许对当年的“忍痛割爱”并未释怀。丰原集团联合天津大学、江南大学和中科院等离子所共同出资建立国家级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菌种、发酵、分离提取技术上持续改进。目前丰原生化发酵法制造L-苹果酸的成本可以追平传统的柠檬酸产品,有望凭借更优良的口感替代部分柠檬酸市场。
除了发力氨基酸、有机酸外,丰原生化欲博得的更大远景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物产业,打造全球最大的生物新材料基地。
实际上,丰原集团关注乳酸和聚乳酸行业超过15年。2002年,丰原生化(中粮生化)与比利时格拉特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亚太地区最大的乳酸生产企业丰原格拉特(中粮生化格拉特)。在中粮生化今年半年报显示,乳酸行业整体平淡,产能供过于求。
乳酸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则属于新兴行业,具有环保、无毒、抗菌、阻燃和可降解的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基塑料和化纤传统地位的生物新材料。资料显示,近年来聚乳酸产业的市场和生产规模都在以25-35%的速度增长,2016年底国内的整体产能在7万吨左右。
时至如今,新的丰原生化已着手布局玉米--乳酸--聚乳酸的全产业链加工线,后期将建设年产150万吨的乳酸和100万吨的聚乳酸生产线,超过嘉吉与陶氏化学合资设立的全球聚乳酸龙头公司NatureWorks。
“下游应用问题能解决掉,才敢上这么大产能项目”,这是丰原生化研发人员对记者的介绍,从2015年起,丰原集团就建立专业团队攻关下游应用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丰原生化厂房已试制出了T恤、袜子、无纺布、塑料袋和可降解塑料餐具等,部分聚乳酸纺织面料已经供给江浙地区的制衣厂试用。
未来丰原并不计划生产这些终端产品,据丰原生化研发人员介绍,他们正在研究聚乳酸纤维在香烟用过滤嘴中的应用,后续将在色织、农用薄膜等领域进一步探索。据统计,中国仅涤纶、氨纶、腈纶等石油制造的人造纤维纺织面料,一年的耗费的石油就达7000多万吨,若能在纺织领域普及聚乳酸纤维,其绿色环保性可见一斑。
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燃料乙醇、聚乳酸等生物能源和生物新材料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吨级规模。根据发改委“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大力推动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提高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等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到2020 年,现代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 1 万亿元,生物基产品在全部化学品产量中的比重达到 25%,与传统路线相比,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 30%,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尽管业内一直看好,但较高的原料成本和能源消耗,以及复杂的聚合工艺决定了聚乳酸的成本较高。不过,付松表示,丰原历经15年持续研发,2016年在聚乳酸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了从玉米生产聚乳酸的发酵、提取和聚合技术,以及生产聚乳酸纤维和塑料制品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并大幅降低聚乳酸生产成本,聚乳酸成本降至1.5万元/吨以内,可以接近相应的石油基化纤和塑料成本,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丰原生化计划尽快复制聚乳酸产能, 在5年内产量要达到100万吨/年。公司还将依托丰原集团的全球产业布局,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生产基地,根据市场推广情况,快速提升聚乳酸产能,规划10年内产量达到1000万吨/年,到2030年,聚乳酸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年。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升级版的‘丰原生化’,希望能尽快在资本市场重逢”,付松说。目前丰原集团共四大业务板块:以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和医药化工原料为主的国内制造企业,生物发酵与医药研发平台,海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进出口贸易业务,其中丰原生化和泰格生物,将成为集团旗下冲刺IPO的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