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收手还是加注 三季报揭秘举牌者行踪

时间: 2017-10-31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不同于牛散们的“快进快出”和“4.9%股东”的灵活善变,敢于重金驻守并短暂自封“退路”的举牌者们,其后续持股动向备受关注。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股东持股数据,则成为外界“窥探”各路举牌者动向的珍贵窗口。记者将今年以来举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进行简单梳理后,大致归纳出三大类动向,或与上市公司未来走势密切相关。
  虎头蛇尾型:
  汇隆华泽增持天目药业踩“急刹车”
  天目药业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青岛汇隆华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隆华泽”)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依旧停留在20%,对应持股数为2435.57万股。
  这也意味着,汇隆华泽在今年一季度快速打出一连串“举牌组合拳”后,便再无实质性举动,其当初立下的“增持约定”并未兑现。
  在今年2月7日至3月24日期间,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曲线控制的汇隆华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四度举牌天目药业。面对着举牌方的咄咄逼人,不知汇隆华泽“是敌是友”的天目药业随后紧急停牌筹划资本运作。
  在监管部门的关注问询下,汇隆华泽3月末与天目药业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展开了“隔空喊话”。长城集团当时明确表示,其对相关股东以谋求天目药业控股权为目的的举牌行为是不欢迎的。汇隆华泽也毫不示弱,其在3月末回复上交所问询时称,在持有天目药业20%股权的基础上,计划在此后六个月内继续增持2%至5%股权。
  基于上述背景,结合三季报持股数据,投资者最关注的无疑是,当初信誓旦旦要继续增持的汇隆华泽,为何突然就“按兵不动”了?
  对此,一位曾经举牌过上市公司的资本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对一些外来资本而言,其最初举牌上市公司的目的,往往是以股权为筹码,从而获得一个与上市公司沟通对话乃至合作的机会,汇隆华泽可能也属此类。“如果你一点股权没有,直接去和上市公司或大股东谈,人家可能不会理你或轻视你。”
  的确,在四度举牌天目药业后,汇隆华泽今年3月末曾表示,作为天目药业第二大股东及地方国资的资本平台,希望与上市公司合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改善公司经营业绩。
  而从后续动向来看,以持股作为“敲门砖”的汇隆华泽,在今年5月6日与长城集团及天目药业管理层进行了初次见面。根据当时的表述,“双方作了初步沟通,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和交流渠道。”
  稳步低吸型:
  小间科技持续增仓开创国际
  除去因操作疏忽而误触举牌线的个别投资者,举牌方大举增持上市公司主要出于两大目的:一是谋求控股权;二是认可相关标的价值而进行长期投资。相较于争夺控股权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变数,价值型举牌者的操作策略则相对简单,即在股价合理区间不断吸筹。
  典型案例如小间科技阵营举牌开创国际。在今年4月14日、5月4日和7月12日,小间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连续三次举牌开创国际。由于是短期内连番举牌,或是为避免外界的猜测和误解,小间科技阵营在举牌过程中并未遮遮掩掩,反而主动亮明底牌。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小间科技阵营明确表示,其作为民营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以公开、公平的交易方式介入国企上市公司,是相对直接、快速而又可能的渠道。由于开创国际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此番投资也是战略性的、产业性的。小间科技同时强调,将以积极的中小股东身份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言语之间,小间科技阵营向开创国际主动传递出“善意”的投资信号。根据小间科技阵营今年6月7日披露的增持计划,在其已持有开创国际14.55%无限售流通股(至6月6日)的基础上,在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前提下,其在此后一年内还拟通过二级市场继续增持1.99%至9.99%的开创国际无限售流通股。
  在7月末实施完成上述增持计划下限后,开创国际近期披露的2017年三季报进一步显示,截至9月末,小间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已达3494.436万股,对应持股比例已升至17.25%。可见,认可开创国际价值的小间科技阵营一直在增持股份,脚步并未停歇。
  不止是小间科技,在今年4月和7月两度举牌中泰化学的鸿达兴业集团曾表示,连番增持主要基于对实体经济和PVC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是认可中泰化学投资价值所进行的战略投资。
  事实上,鸿达兴业集团目前已控股一家A股上市公司——鸿达兴业,且后者也在PVC产业链有着比较完善的布局。由于对行业发展知根知底,鸿达兴业集团较外界更易看清中泰化学的内在价值。而中泰化学三季报显示,鸿达兴业集团在二次举牌后又进行了小幅增持,所持中泰化学股份规模已达21898.53万股。
  悬念未定型:
  关键方态度、格局左右事件走向
  对于未明确表明意图的举牌者,其后续持股变动往往会引发相关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密切关注。然而,就部分举牌案例而言,举牌方持股数量的变化已不再重要,决定最终事件走向的则是“攻守”两大阵营的态度和战略格局。
  格力电器前期举牌海立股份即是典型案例。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挂牌转让海立股份控股权”一事未能成行的背景下,前期曾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进行过接触的格力电器,随即通过二级市场“买买买”的方式继续表达着自己的受让“诚意”。
  而在9月19日持股比例达到5%触及举牌线后,格力电器表示,其此番增持旨在扩充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其进一步指出,如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未来有新的股权转让计划,格力电器承诺将参与该计划。
  显而易见,在海立股份控股方显露“让贤”意图的背景下,格力电器出于产业链整合的目的有意拿下海立股份控股权。“但鉴于潜在交易双方均属地方国资阵营,格力电器也深知此事不可强求,遂以举牌表达诚意。”有分析人士指出,关键在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未来是否会再次挂牌出让控股权,以及其开出的相关受让条件究竟是何尺度。
  类似的,在卓尔控股阵营通过连续举牌使其对汉商集团持股比例达到30%的背景下,后续是否会继续实施增持已变得不再重要。尽管武汉市汉阳区国资办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来捍卫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且卓尔控股阵营已表明未来一年内不谋求控股权,但从过往案例来看(如豫商集团举牌东方银星),在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均达到或超过30%且双方未达成一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任何具有针对性的资本运作都将难以实施。
  进一步来看,虽然卓尔控股阵营表示希望与汉商集团建立更加紧密的业务和战略合作关系,但从汉阳区国资办发起要约收购的举动来看,其似乎并不相信对方的表述,仍将卓尔控股看成夺取控股权的“假想敌”。这也意味着,该事件的未来走向远未到明朗化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