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辩证看待市场题材分歧

时间: 2017-10-28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近段时间,证券市场表现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不断有各种各样的题材出现;另一方面这些题材在投资者中所得的共识却不是很高。换言之,针对这些题材,市场认识有很大分歧的。 比如新兴科技领域里的锂电,在投资者中就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甚至围绕对锂提取工艺的评价,也会形成很对立的意见。日前横空出世的上海自由贸易港题材,各方面的认识差异也很大。即便如贵州茅台这样的绩优股题材,人们同样存在不同的看法,以至于在该股股价创新高以后,相应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 应该说,由于投资者在相关题材的认识存在分歧,直接导致了这些题材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比较低,其行情演绎的稳定性、持续性也都不那么充分。自然,高度也会受到影响。今年以来,股市行情表现得较为平淡,板块与个股的活跃度总体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市场在题材方面形成不了强有力的共识有关。而题材股行情的降温,对于大盘来说,自然也就成为一种制约性因素。比照以往的市场,一波大行情启动之时,往往也就是相应的题材股蜂拥而起之日。此刻市场对于一些题材的一边倒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追捧,在刺激个股强势向上的同时,并拉高了股指。也因为这样,不少舆论对于如今题材缺乏共识的现象,一直感到颇为失望,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局面。 然而,笔者看来,对于这样的问题,投资者恐怕还是要有辩证的思维。一方面,对于那些关系到全局的重大题材,市场应该会有较高认同的,并且也应该比较容易形成一致的判断,从而展开相应的行情。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只能表明市场太弱,对于利好麻木。通常来说,这种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步改变。十多年前的股权分置改革,今年的雄安开发,以及这么些年来所经历的降息、经济复苏等事件所构成的题材,其在市场上所得到的反应,也都证明了这点。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行业性、区域性的题材,由于本身信息可能并不对称,人们对其的了解也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未必深入、准确,因此也就很容易出现不同的观点,这样就免不了会有分歧。过去之所以这种分歧表现得不那么突出,原因并非是投资者的认知水平都很高,而是市场存在盲从情绪,这是跟风炒作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无疑,这并非理性投资的结果,相反却是一种投机。事实上,以往人们看到过不少题材的炒作,其内涵本身就有点牵强,而行情的演绎又显得夸张,结果自然是超越了题材本身所涉及的范围,自然也脱离了正常的投资轨道。记得以前有人将一则开展马术活动的传闻扩张为跑马题材,并且也引发了相关股票价格的上涨,闹出了一个大乌龙。显然,对于这样的题材,市场认同度越高,只能说明市场的不成熟与非理性。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投资者对于普通题材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这也是市场理性运行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有分歧,也能够使得行情的运行能够更为稳健,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题材因此会有更为扎实的基础;而那些虚构或者被夸张的题材,则会较快地被识破,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也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教育与保护。 今年以来,股市整体呈现稳健运行的格局。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背景下,市场上借助题材,利用自身优势操纵股价的行为被抑制,投资者在操作的理性意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题材的判断更为谨慎,由此也就引发了越来越多具体认识分歧。而这些,不应该认为是市场疲弱、投资者投资意愿不足的产物,而是投资理念上的一种提升,反映出市场在健康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