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同市操戈”:野蛮人还是同道人?
时间: 2017-10-27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语言”越来越丰富了。比如,在外界看来似乎目标直接的举牌,却在近些年A股上市公司对A股上市公司的举牌中(下称“A股举A股”),衍生出另一种蕴意。从迹象上分析,“A股举A股”已然是上市公司产业战在资本市场中的升级。这样的案例,前有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后有格力电器与海立股份。
“A股举A股”有何讲究
A股市场20多年来的举牌案中,“A股举A股”的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深万科短暂举牌申华电工,但此类“同市操戈”的举牌并不多见。
以往“A股举A股”的案例之所以发生的少,一个主要原因是:非上市公司受谋求融资渠道的利益驱使,一旦具备条件,就有举牌上市公司的冲动。而已上市的公司融资渠道畅通,同时一些公司也不熟悉资本市场其他功能的利用,因此很少会用到举牌这一手段。
从资本的角度看,在A股市场摸爬了多年以后,上市公司掌门人看着市场中纷纷扰扰的“资本话语权”争夺后,终于意识到场内资本运作不只是别人家的事儿,也可以成为自己战略发展中或吞并或狙击对手的手段之一。当然,这种意识与早年发生的“A股举A股”有着较多差别。
仔细考察如今的“A股举A股”会发现,隐藏其中的并不只是简单的资本较量,更有企业试图更多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而这透露出的是企业家资本意识的“成长”:一旦走进A股,不仅要打“产品战”提升业绩,更有“资本战”的波谲云诡。
从目前情况看,发生“A股举A股”的时机颇有意思。
比如2013年1月,长园集团的控股股东长和投资跟随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战略调整,开始从长园集团撤资,至2013年8月、9月,长江实业的撤资意图彻底公开,结果,沃尔核材在2014年宣布举牌长园科技。几乎一样的背景时刻,海立股份在2017年8月14日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公司股份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提示性公告》,2017年9月,格力电器宣布举牌海立股份。看来,大股东主动退出是“A股举A股”的导火索。
举牌方也呈现出了一致的特点:均来自同行。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均主营功能材料;格力电器与海立股份都处于家电行业。此前2008年1月小天鹅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无锡国联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协议转让公司24.01%股份,而来者便是家电行业的美的电器。
于是,“A股举A股”两大特点凸显:第一,原大股东退出成为举牌导火索;第二,举牌方与被举牌方处于同一行业领域。
格力为啥“坐不住”了
海立股份大股东有意退出却引来了格力电器。那么,举牌为何不是别的同行,比如青岛海尔呢?
业内有个观点颇为新颖,认为“格力这次只是来搅局的。”因为董明珠对自身产业领域极为敏感。此外,在答复上交所问询函中,格力明确称:“截至目前格力电器没有获取海立股份控制权的计划。”说明它并不一定要控股,而重在影响力。
在业内看来,冰箱和空调企业的发展曾经受制于压缩机的采购供应,但随着格力(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和美的(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压缩机工厂后,海立股份已经从压缩机行业的“老大”变成了“老三”。海立股份2016年年报中就这样描述:“多年来,全球转子式空调压缩机的竞争集中在中国,而中国境内的空调压缩机制造商始终保持在10家左右,美芝、凌达、海立为全球前三大制造商。”查阅各公司2016年年报可见,格力的凌达公司营收92.9亿;美的的美芝公司营收42.48亿元;海立股份压缩机及相关制冷设备营业收入55.28亿元。格力已遥遥领先。
在这种情况下,格力电器此番要搅什么局呢?对此,上海本地行业内的人士透露的信息是,格力意在捍卫自己现有产业版图不遭受新的威胁,因为“海立股份公告中透露出的‘定向转让’令格力不爽”。当初海立股份13条股份受让条件刚刚宣布,业内就响起了一片“有意转让给青岛海尔”之声。从产业链上讲,青岛海尔不自产压缩机,如果收购了海立,压缩机就从外购转为自产,多少会给行业格局带来一定的改变。显然,格力对此颇为警惕。而格力电器披露的信息显示,在征集受让方期内,格力曾经接触过上海电气集团,结果应该是没有被接受。于是,格力电器选择了在二级市场举牌,股权介入后,如果能够控股海立,就可以进行业务整合;如果不能控股,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利益捆绑。
格力的举牌让海立股份的控制权转让变得棘手。海立方面提出的13条股份受让条件中第9条称:“受让方承诺在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后,保持上市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不发生重大变化,保持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稳定。”这意味着受让方必须保证海立按照现有格局单独发展,现在又有格力电器作为股东“监督”,受让方即便拿到了控股权,也会感到有压力。
利用资本市场的举牌狙击竞争对手在产品市场上的谋动,董明珠的策略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做野蛮人还是做同道人
资本较量充满不确定性,有的从合作到反目,也有合作者最终达成双赢,如美的集团与小天鹅A。但有些案例总让人感到蹊跷,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就是如此。
长园集团被沃尔核材举牌后,在业务并购和自身发展资金需求较大的情况下,却出现多次定增因各类原因而终止,再融资未能顺利开展。其中,长园集团自2016年9月29日起停牌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中锂新材剩余90%股权的预案终止后,2017年8月8日,长园集团董事会决定以15.92亿元现金收购中锂新材66.35%股权,并以参与进场交易的方式竞买4名国有股东合计持有的中锂新材13.65%的股权。这种融资计划的突然“变奏”,似乎显示着长园集团在推进战略规划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奈。
“A股举A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野蛮人还是做同道人,显然是个关键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对于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来说,“A股举A股”显露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举牌战还会出现新案例,需警惕的是,别把市场配置资源的经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