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消费股仍是占优策略
时间: 2017-10-23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今年A股行情一直围绕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展开。自年初以来,行情已经完成“周期→消费→周期”的轮动,目前正处于第二波周期转向第二波消费的途中。从股价表现来看,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伊利股份等龙头白马股价均创新高,估值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当下,受益于消费升级的龙头白马股是否能继续买呢?
答案是肯定的,买消费股仍是当下占优策略。消费龙头受益于消费升级,业绩还在继续改善,从已发的三季报预告中可以看出。消费大部分行业盈利较中报增速提升,盈利改善。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医药生物的盈利增速分别为24%、25%、44%、30%。数据显示,营收与净利润由非上市向上市公司集中;在上市公司层面,龙头白马公司营收占比显著提升,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竞争优势突出,体现为这些公司超越行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持续性,这也为龙头白马股价创新高提供了基本面支持。
从消费龙头的筹码结构看,龙头消费股仍处在良性交易结构中。市场对消费龙头最大的担忧来源于今年以来的抱团导致持股的过于集中,特别是二季度基金重仓数据更加印证了这一担忧。观察发现,以格力电器、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和伊利股份等为代表的龙头的股东数作为观察对象,持股却并没有出现明显集中的趋势。这意味着,消费龙头的市场微观结构并没有明显恶化。
消费龙头目前还存在微观结构改善的迹象,这种改善来源于新增的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今年以来的“漂亮50”不能以单纯的消费抱团现象进行解释。我们发现,有两个重要的力量在影响市场的结构。第一个是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后,海外资金对中国股市的配置,其背后的驱动力是美元向新兴市场权益资产的配置趋势;第二是国内非传统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主要是伴随金融去杠杆的深入,资管行业从固收向“固收+”转变的趋势加速,权益资产优势更加明显。与传统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投资者不同,这两股力量造成了市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并导致消费龙头微观结构仍处在良好交易结构中。
基于交易层面,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下买消费龙头仍是占优策略。我们通过博弈论模型这一新视角分析验证了秋季由周期第二波转向消费第二波的合理性。行为经济学修正了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应用于实际投资中更具说服力。作为股票投资者,投资的效应最大化可以近似看成收益风险比最大化。对于任何投资者,从博弈角度,他需要考虑的是所有潜在的对手方。如果应用到博弈论模型,依据羊群效应,我们可以将投资者的博弈简化为两个参与方的博弈模型。基于周期、消费的博弈角度,我们可以联立“买消费”和“买周期”的双变量矩阵。结论显示,站在秋季转向时点,不论对手如何选择投资策略,“买消费”是投资者的占优策略。
当前,全球市场的共识在于盯紧基本面,A股也不例外。伴随短期基本面重心由供给向需求过渡,股市映射自然反映为由周期向消费转向,消费较周期更有吸引力。
在系统性风险维持平稳、经济温和下滑的背景下,我们维持年内周期消费五波走的基本判断,当下结构性力量继续发力,市场风格仍会以蓝筹价值为主导,短期周期品弹性减弱,继续看好“预期+交易”两个层面均在改善的消费行业,推荐白酒、医药、定制家具、家电、汽车、商贸零售和种业。另外,主题方面可关注雄安新区、人工智能、5G、环保等具有业绩和政策催化的确定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