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须注意杠杆资金活跃和过度投机炒作互相强化
时间: 2017-10-09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伴随A股行情的上涨,杠杆重新出现升温趋势。在杠杆升温的同时,各类题材炒作又开始此起彼伏。笔者认为,杠杆升温叠加题材炒作,如果不加以警惕,杠杆资金的活跃和过度投机炒作形成螺旋效应,在不远的将来,A股两只最大的“灰犀牛”将迎面相撞。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杠杆上牛市的“魔笛”不容在A股再次响起。
9月20日,两融余额达9976亿元,再度逼近万亿水平。目前市场主流声音认为两融上涨可能引发的风险可控,并不值得担心。理由有二:一是两融经历了规则的全面修订收紧之后,杠杆率和风控执行都极为严格。二是两融标的被严格限制,可融资融券的标的以“漂亮50”公司为主。事实上,“漂亮50”是今年的牛股板块,也是刺激两融余额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漂亮50”的上涨,主要原因是价值投资的胜利和估值洼地的修复。但部分公司股价的上涨,肯定也是资金推动的结果。当这些公司估值修复完成以后,市场具有自我强化作用,后续资金包括融资依然源源不断地进入蓝筹股,当蓝筹股行情资金推动性质越来越浓时,谁又能说建立在蓝筹大楼上的融资融券、场外配资肯定高枕无忧、没有风险?当风险降临,是不会区分什么“漂亮50”和中小创的。
场内杠杆资金躁动的同时,一度销声匿迹的股票场外配资也死灰复燃,重新活跃。场外配资曾被监管明令禁止,但一直没有彻底退出而是转入地下,如今随着行情转暖结束“冬眠”。现在,股票配资的宣传广告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不时可见,高杠杆等配资业务又重出江湖。
目前配资的特点是更加隐蔽,杠杆更高,更难以监管。当前的场外配资难于通过交易系统和券商端口完成,而是直接持有他人独立账户进行交易,因此配资过程更为隐蔽,很难被监管发现。部分人员以股票推荐、行情点评等“类投顾”的形式进行业务宣传,配资开始与投顾公司结合。此外,卷土重来的配资还带来免息分成模式、邀请配资获返现等更多花哨手法,风险苗头初现。
如果说高杠杆是公认的金融市场“灰犀牛”,那么过度投机炒作就是另一只隐形的“灰犀牛”。以“四炒”即炒小、炒新、炒差、炒低为主的题材炒作有广大的散户基础,游资与机构也往往暗中资金推动甚至进行市场操纵,因此过度投机炒作容易导致市场生态恶化。
近期,多只次新股被游资和机构资金大肆炒作,成为横行市场的“妖股”。被称为“次新股总龙头”的中科信息被两度特停,复牌后依然强力涨停,特停这一抑制题材炒作的杀手锏开始失去威力。“提倡价值游资1年,不及妖股1月爆炒”,如果说三根阳线让人改变信仰,那么三只妖股足以让投资者三观尽毁。
除了“特停”,交易所近期还对多家股价涨幅较大的公司发去了问询函,包括创业黑马、润欣科技、北京君正等。交易所要求上述公司进一步核实并说明,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实际上,发去问询函、停牌核查等都是软性监管和自律性软约束,对部分股价异动的公司还应稽查背后的资金异动甚至市场操纵。
由于散户投资者占据A股交易量的80%,投机文化多年来根深蒂固,杠杆化产品、题材炒作容易受到特殊欢迎。这一年来管理层大力提倡价值投资,蓝筹股也成为上涨主力,但题材炒作基础上的过度投机很容易再度归来。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教训就是,中小创股票盘子小,很容易被杠杆资金撬动,杠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但反向杠杆杀伤力更大。流动性差的缺陷在股市异常波动中也暴露无遗,一旦市场回头,股票难以卖出,很多配资融资资金都被直接爆仓。
当杠杆资金遇到过度投机,杠杆资金的活跃和过度投机炒作容易形成螺旋效应,二者不断互相强化。目前,两者的结合只是初现风险苗头,但同样不容忽视,一切的“灰犀牛”都是由苗头慢慢养大的。
因此,防止“灰犀牛”到来的关键是预防,当它狂奔而来时,可能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