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炼成百亿规模私募 四大技能缺一不可

时间: 2017-10-09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随着监管的趋严、市场的逐渐成熟,私募基金呈现强者更强趋势。然而,百亿私募的炼成并非一日之功,能够在近万家私募中脱颖而出,百亿私募各有“必备技能”。
  百亿私募在各自的进阶之路上各显神通,综合起来普遍带有四个特点:一是投资风格稳定,有长期稳健的收益;二是在投研方面投入大;三是有极强的风险意识;最后是对合规的重视。
  1.稳定的投资风格
  从成立到规模突破百亿,银叶投资用了7年时间,星石投资用了8年,重阳投资用了10年……炼成百亿私募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如何在投资场上长期存活,获得投资者的认可?百亿私募最看重的是能贯彻始终的投资理念。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私募最大的资本是信誉和风格的稳定,以及业绩的可持续成长。在王庆看来,价值投资是中长期风险收益比最佳的投资方法,且长期坚持基本面研究和投资,可持续提升团队投研实力。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也认为,规模上的收获,其核心在于专注。“专注于一个策略,能坐得了冷板凳,才有资格迎接聚光灯,才足以让投资人在关键时刻、在配置时机到来时选择你”。
  银叶投资也分享了他们得到客户的支持,靠的是一直坚持以“固定收益”为主的投资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上鲜明的投资风格和稳健的业绩表现。
  2.投研投入大
  投研实力是私募的灵魂,也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是私募规模扩张的基础。从百亿级私募的发展历程来看,无一不拥有强大的投研实力。
  据介绍,星石投资目前有11位基金经理,近50人的投研团队主要是董事长江晖挑选的清华北大的应届毕业生,完全“自主培养”。同时,公司架构完全围绕投资设计,打造“类真空”的投研环境。杨玲表示,“类真空”环境与“自主培养”体系相辅相成,保证了投资风格从不漂移,投资方法稳定进化。
  无独有偶,在新生代投研人员的引进上,重阳投资采取的策略也是从学校中直接招录。“应届生毕业直接来到重阳,得到统一培养,使他们拥有共同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而这些理念和方法、策略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这样就形成了重阳的传承。”
  银叶投资也认为卓越的投研团队是投资质量的保证,他们建立了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核心团队成员默契配合多年,稳定性很强。
  对于这些肯在投研实力、人才培养和引进上投入更多的私募,朝阳永续百亿私募混合指数FOF投资经理张姚杰直言,他们脱颖而出的概率肯定更高。随着规模的扩张,投研实力也与日俱增,未来这批投顾相较于一般的投顾和新进入者,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3.风险意识强
  当然,市场每一次大的风险都会给私募行业进行一次大洗牌,不少机构付出惨重代价,但也有一批私募脱颖而出。北京某百亿私募表示,“每经过一次风险,我们的规模就会有明显的增长。因为风险让客户更信任我们的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这批风险意识高的私募机构,规模并不是第一位,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为客户赚取绝对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规模。上述百亿私募告诉记者,去年债市调整,他们感到收益空间不大,难以达到客户要求,但潜在风险却很大,所以主动调降了规模。
  王庆也表示,2015年上半年,市场一片疯狂,投资者资金大量涌入,他们主动关闭了旗下一些产品的申购,同时逐步提高对冲产品的套期保值比例。“客观地说,这是一个借机扩张规模的好时机。但我们认为这种疯狂的行情难以持续,下行风险很大。尽管短期损失了一定收益和规模,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操作具备更高风险收益比,确保了客户的利益以及业绩的可持续性。”
  星石投资也有相似的操作。“2007年成立首只产品时,上证指数已经到达4000多点。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很多行业都出现了景气度明显下滑的趋势,加上货币持续收紧,我们认为高速上涨的态势是无法延续的。因此2007年底,星石清仓了旗下所有产品。这种做法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质疑,但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随后,次贷危机的到来让A股也进入寒冬。2008年上证指数跌幅约70%,我们在没有对冲工具的情况下,全部产品都获得了正收益。”杨玲告诉记者。
  4.重视合规
  在严监管之下,大型私募、有合规意识的私募才有生存权,有投资能力的私募也将更受青睐。早在2007年,正是因为首批“奔私派”带来的来自公募、券商等成熟金融行业规范经营的理念,才给当年备受诟病的行业带来了一线生机。而目前的百亿私募,无一不注重合规,纷纷设立了独立的合规风控相关部门。
  在杨玲看来,私募行业从不足1万亿到10万亿的壮大过程,也是从草莽到规范的过程。未来私募行业分化还将延续。规模领先的私募想要继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在发展投研实力的同时严守合规底线。“合规风控是生存和做大做强的前提,不合规的私募即使做大,也必然会被清理出历史舞台,这在过去两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