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股票博物馆 纵览中国股票发展史
时间: 2017-09-3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路3916号有一家民营全资的中国股票博物馆,据副馆长周绎君介绍,这里藏有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400多万件老股票,展示了中国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见证了中国百年证券发展历程。这些遗留下来的实物股票,在当今无纸化时代,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最早的“契约式股票”
中国证券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明末清初,在一些高收益高风险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所签订的契约,就成为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
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作为股份经济合作发展的一种模式,“契约”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必然趋势。
副馆长周绎君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第一张股票“轮船招商局”的来历。据介绍,19世纪中叶,李鸿章等人倡导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效仿西方股份制,兴建了一批旨在“求富”的中国近代民用企业。1872年,随着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以及第一股本的认定和筹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以及中国的第一张股票诞生了。这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招商轮船股票代码601872的由来。
镇馆之宝:开平矿务股分票
参观过程中,证券时报记者看到了中国股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光绪六年开平矿物的股分票。
虽然历史记载认为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是最早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但迄今为止世上并未发现这张实物股票。因此中国股票博物馆收藏的光绪六年发行的开平矿物股票,应是中国最早的实物股票,并且被有关部门正式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开平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1878年7月24日(清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据介绍,美国前总统胡佛曾在此任总经理。
最大的私人股票藏馆
中国股票博物馆实属私人博物馆,由上海任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建造,全部藏品是任行投资前任董事长任良成二十多年的收藏心血。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2007年与2013年有过两次搬迁,展馆面积分别达到400平方米和1300平方米。
通过法院拍卖渠道,任良成2014年购得上海市曹安路3916号这幢建筑。经过改造装修,于2017年5月竣工,随后进行内部展品布置。自此,中国股票博物馆拥有了占地13亩(约8787平方米),建筑面积10177平方米框架结构多层连体的独立场所。据了解,这里的馆藏数量在1999年就已达到350多万枚,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目前的收藏品远远超过记录在册的数量。
博物馆副馆长周绎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始者任良成虽已退居二线,目前专心致力于研究股票文化收藏及参与股票博物馆事业建设。除了自身的收藏爱好之外,本着弘扬证券文化、助力社会收藏与鉴赏,实现抢救文物的社会责任,他们希望能为中国馆藏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股票文化的历史价值
令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老八股”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老五股”,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股市文化魅力和历史收藏价值。据介绍,中国股票博物馆收藏的此类藏品上万余件,公开展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边走边看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中国最早的银行“大清银行”的股票;第一家进入中国外资银行丽如银行的股票;引发武昌起义的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胜利导火索的相关股票——川汉川省铁路股票、川汉鄂境铁路股票等。
每一张股票背后,都有一段留待后人评述的历史。比如素称“南张北周”之称的历史名人张謇和周学熙、拥有“十一个第一”的盛宣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第一个斟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等。记者在这里了解到中国历史第一次金融风暴“橡胶风潮(或橡皮风潮)”的始末,以及史称的“民十信交风潮”演绎过程。
副馆长周绎君表示,中国的证券历史不过百年余,但无论是证券品类的沿袭,还是股票投资的时而狂热时而收敛,都可以从股票历史中找到原型,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市场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教育意义。股票博物馆中有许多股票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据悉,目前股票博物馆正在积极与中国证券业协会、沪深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部门开展紧密合作,力图发挥股票博物馆藏品种类丰富、具备稀缺性等优势,为投资者教育基地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最后了解到,中国股票博物馆下一步考虑要“还原历史”,通过实物股票交易场所的建立,让参观者能身临其境体验当时的股票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