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共享医院已赚足眼球 能否为背后3家上市公司赚回真金

时间: 2017-09-21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共享车、共享房、共享车位……很多人在问,还有啥可共享的?近日在杭州,真又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共享医院。
  在此,共享者不是普通大众,而是众多医疗机构,他们像商户共用商场一样共享医院场地及超声机、手术室等医疗设备。
  这一全国首家“共享医院”医院由杭州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中心有限公司(下简称全程国际)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共同设立。而在全程国际背后,则站着杭州解百(600814,SH)、迪安诊断(300244,SZ)、百大集团(600865,SH)3家上市公司。
  虽然共享医院以共享经济新模式博足眼球,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否为上市公司带来利润才是硬道理。
  为三家上市公司合办
  这家共享医院,其实就一家由多个医疗机构共享、“拼”起来的医院。
  据央视财经微信号报道,今年6月,隶属邵逸夫医院的国内首家医疗商场Medical Mall亮相,落户杭州江干区。但在医疗机构入驻Medical Mall时,江干区卫计局发现了所有医疗机构都面临着许多共性问题,如面积不够、人员不足、医疗设备缺乏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江干区卫计局汲取国际上Medical Mall有关的管理经验,向杭州市卫计委提出《关于设置全程国际Medical Mall试点的请示》。
  浙江省卫计委很快就此进行了批复,“原则同意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入驻全程国际Medical Mall建筑物的其它医疗机构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试点”,且“入驻医疗机构相应科室设置和设施不做硬性要求,相关委托协议可作为该医疗机构登记有关诊疗科目的依据”。
  也就是说,医疗诊所可以“拎包入驻”,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可以采取共享模式,无需重金投入。
  批复还明确,在邵逸夫医院技术支持下,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可试点开展二级以下(含二级)日间手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全程国际Medical Mall为全程国际旗下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不仅仅单指上文的杭州全程国际Medical Mall),而根据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全程国际由杭州解百、迪安诊断与百大集团联合出资设立。目前总出资额为1亿元。其中,杭州解百拥有45%股份、迪安诊断拥有35%的股份、百大集团占20%股份。
  盈利能力有待实践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全程国际Medical Mall位于杭州大厦501城市生活广场,其中地下1层-5层为购物区,6-20层则全部都是全程国际Medical Mall。其中,6楼到14楼拥有专业的齿科、妇科、五官、心理、医美、运动健复等专业专科诊所,15楼到20楼则是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中心,即邵逸夫医院国际医疗中心。
  不过,虽然坐落于商业购物区之上,但杭州全程国际Medical Mall走的并非是“医疗+商业”模式。
  而结合浙江省卫计委的通告中提到的“共享服务试点”及一些媒体报道来看,杭州全程国际Medical Mall这所“共享医院”与大众熟知的如共享单车这样的面向C端普通大众的共享不同,它面向的是B端的企业与机构用户。而其共享的则是医疗技术、设备、药房、手术室等。
  据了解,目前全程国际Medical Mall已入驻方回春堂、杏康门诊、维尔诺儿科等知名专科诊所。
  虽然获得央视财经官方微信的报道,但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共享医院目前还处在“炒概念”的时期,并且也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此前几乎是一个空白领域,其具体盈利模式如何,能否大规模铺开还有待观望。
  此前有观点认为,共享医院的出现能够增加医生执业的自由度,不过史立臣对这一点并不认可。他认为,在目前的政策与行业环境下,现有医院的体系很难被打破,由于优秀的医生资源并不丰富,外加上单位编制等客观条件,无论是此前的移动医疗还是共享医院,都很难真正推动医生的流动与自由执业,除非得到政策支持,以及共享医院形成规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