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有大赚有踩雷 私募苦乐不均

时间: 2017-08-11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随着中报的陆续披露,私募二季度投资动向逐渐揭开面纱。在已披露中报的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不乏像淡水泉、千合资本、星石投资等知名私募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不少私募重仓股表现亮眼,淡水泉持有的万华化学涨幅近90%,星石投资持有的水井坊今年涨幅也高达86%,而千合资本王亚伟二季度新进的联明股份则可能成为“雷区”。 同时,今年市场风格转换剧烈,不少未及时反应过来的知名私募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一百亿级私募大佬对此表示:“我们有一些做法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没有迅速调整改变,尤其是手里拿了不少‘小票’。” 一个新的现象是,不少私募开始加仓小市值个股,部分押注“小票”亏损的私募更是在静待风格切换。 王亚伟或“踩雷” 目前,中报显示出私募界“风向标”王亚伟动向的仅有黑猫股份和联明股份两只个股。王亚伟自一季度新进“黑猫股份”后,在二季度末继续坚守该股,持股数并未有大幅调整。中报显示,千合资本旗下的“昀沣6号”和“昀沣”分别持有800万股和400万股成为黑猫股份第二大、第十大流通股东。今年以来,黑猫股份累计上涨近40%。 王亚伟“押宝”的黑猫股份虽然带来了不错收益,但另一只二季度新进的联明股份则可能会“踩雷”。数据显示,千合资本旗下产品“昀沣4号”在二季度新进“联明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04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但联明股份的股价在二季度上演了“断崖式”下跌,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短短两个月时间,股价从30多元一路下跌到不足20元。 此外,王亚伟一季度重仓的三聚环保、大连热电等个股的中报数据还未发布,无法得知其是否退出。但三聚环保、大连热电在二季度均有较大跌幅,二者跌幅均超20%。 青睐“龙马” 今年以来,中国证券报记者与多家知名私募沟通了解到,鉴于监管趋严、风格转换,不少关注价值投资的大型知名私募主要持股是“龙马”股及大消费板块,而后期也开始介入部分周期股。 比如,星石投资旗下星石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就钟爱白酒股水井坊,2016年中报开始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但在2017年一季度又从前十流通股东中消失,而2017中报显示,星石投资从未彻底从水井坊抽身,持股439万股,二季度至今其涨幅达45%。 另一个披露持股数据较多的是淡水泉,目前歌尔股份、太极集团和万华化学的前十大流通股东都有淡水泉身影。除太极集团仅有65亿市值外,歌尔股份、万华化学两家的市值分别为640亿和915亿。 从目前的知名私募的持股数据来看,今年热门的周期化工板块也是他们的持股重点。除淡水泉重仓的万华化学、千合资本重仓的黑猫股份外,诸如民森投资重仓的天原集团、新价值投资重仓的光华科技均是化工板块。 对此,北京一大型私募人士表示,过去一年多最大的变化就是市场的估值体系和价值投资理念不断变化。“其核心无非是流动性收紧、转型方向明确、资金脱虚入实、市场监管有效、国际理念融合等。在这种情况下,龙马股自然是上半年私募追逐的热点。”
加仓“小票” 今年以来,除了那些有较多收益的私募外,也有不少持股理念与今年A股风格有较大分歧的知名私募陷入大面积亏损。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持股较为分散的原因,无法从中报数据了解这些机构详细的持股情况,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一有较大亏损的百亿级私募了解到,他们今年亏损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风格转换不及时,持有太多的中小市值股票。 目前,虽然仍有不少知名私募看好“龙马”股,但部分私募的切换动作正在发生。具体来看,自2016年三季度淡水泉投资旗下产品“淡水泉精选1期”新进太极集团第九大流通股东后,淡水泉对这一只仅有65亿市值个股的宠爱日益加深。今年以来,虽然该股整体表现较为弱势,但淡水泉投资依然坚定看好,一季度和二季度淡水泉均对该股进行了增持。截至二季度末,淡水泉投资旗下产品持有该股超过990万股。同时,知名私募神州牧辛宇二季度新进了金牛化工和南方轴承,二者也属于“小票”。而王亚伟二季度新进的联明科技同样是只有38亿市值的“小票”。 “部分成长股已经调整的比较充分,在减持新规和再融资新规发布之后,过去成长股讲故事、炒壳的投资方式成为历史,具有良好内生成长性的龙头公司将脱颖而出。继续拥抱白马股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关注业绩有支撑、真正具备内生增长能力的超跌成长股。”上述北京大型私募人士说。 在深圳一位私募人士看来,目前市场存在一定的错误定价。“一是成长股被严重低估,比如市场似乎忽略了创业板两年来30%以上的利润和净资本增长;二是小型公司的创造潜力被严重低估;三是‘漂亮50’类的白马股被严重高估。” 一位热衷于短线操作的知名私募人士则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部分成长股已经进入超跌状态,我会静等风格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