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四大证券报头条|2017年8月7日

时间: 2017-08-07  文章来源: 聚源数据
【中国证券报】 ●提升监管效能 走稳金融开放路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问题。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空间较大,但开放顺序和速度需要综合考量。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处理好监管与开放节奏的平衡,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盲点”。 ●定增减持新模式:大宗+期权 接盘方锁定6个月内股价波动风险 近期随着阶段性解禁小高峰到来,定增基金退出需求高涨。受减持新规影响,目前采用传统大宗减持方案,接盘方开价显著降低,交易较冷清,由此催生新型减持模式——引入期权的大宗减持方案。业内人士提示,此类减持新玩法含“隐蔽杠杆”,需严防触碰“杠杆红线”。 ●美元内忧外患未了 人民币弹性料增强 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四周升值,升至6.70附近,收复去年四季度“失地”似乎指日可待。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美元走弱。如果美元继续走弱,人民币对美元仍有升值可能,但当前不宜过于看空美元。分析人士认为,美元“矫枉”的过程可能接近尾声,如果未来美元走势出现反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可能放缓,汇率波动可能加大。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内部支撑正在增强,汇率预期趋稳,未来再现持续单边贬值的可能性较小。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双向波动,汇率弹性增强。
【上海证券报】 ●看穿隐匿易主挡住高危重组 上交所阻断风险管道 早已实质性易主却一直隐匿不报,经营举步维艰却还要“抽血”并购……这些曾在部分上市公司反复出现的乱象如今正得到遏制。其中,最有效的“药方”是来自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就在上周,在上交所的刨根问底之下,某上市公司的相关方面终于承认,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对公司控制权的转让作了一揽子安排但却未及时披露。 ●慷慨解囊还是糖衣炮弹?谨防上市公司“高送转”动机不纯 作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之一,“高送转”在备受追捧的同时也暗藏陷阱。在A股市场上,有的上市公司选择在半年报、年报披露之前公告“10送20”、甚至“10送30”等“高送转”方案,借此大幅拉升股价,撩拨投资者的神经,把“高送转”异化成炒作题材,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减持。 ●信贷和票据领域违法违规频发 监管开出千张罚单敲打金融机构 开出罚单超过1000张,单张罚单最高1670万元,三分之二罚单与信贷业务有关……上证报记者梳理统计截至8月份的银监系统行政处罚时,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银监会监管补短板工作的空前力度。 【证券时报】 ●7月新增贷款预计达8000亿 M2增速有望反弹 市场普遍预计信贷环比回落,但同比仍可能较去年同期(4636亿元)多增。综合各方数据预计,7月新增贷款约为8000亿元。此前,新增人民币贷款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尤其是6月份新增贷款录得1.54万亿的超预期数据,凸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以及表外融资转表内对信贷的拉动。
●三季报预告渐次出炉 化工业异军突起 半年报正在紧锣密鼓披露中,部分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也拉开了序幕。统计显示,剔除年内上市的次新股后,沪深两市目前共共有7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严厉问责忽悠式重组 监管层追问业绩承诺 上周(7月31日至8月6日)深沪两市披露的重组类问询函件、监管工作类函件涉及31家上市公司,数量环比增加。并购重组中,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无法达成导致变更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8月4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重组方不得变更业绩补偿承诺,下一步将强化并购重组的业绩承诺监管,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