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港交所拟推创新板 新三板怎么办

时间: 2017-08-04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8月1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表“关于完善香港上市机制的一些思考”一文,再度引起了业内对香港创新板市场的讨论。规划中的香港创新板剑指“创新驱动的新经济企业”,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新三板有较大重叠,而且在投资者门槛和转板制度上更具灵活性。香港的创新板会对新三板市场造成冲击吗?专家、投资人和一线企业会如何看待创新板的机会和挑战呢?
  专家:新三板制度建设要有紧迫感
  面对香港创新板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民生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新三板制度建设要有危机感、紧迫感。“新三板需要加紧推进相关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在交易所定位、再分层、竞价交易、投资者门槛等方面出台有力的政策,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监管层应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交易基础设施,塑造多个交易所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让良性竞争成为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垄断、改善资本市场运转机制的重要途径。”
  力鼎资本高级合伙人、首席执行官高凤勇表示,港股已经有成型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同时新设的创新板主板可以向散户开放,可以顺畅地转板,这可能对制度演进缓慢的新三板市场形成冲击。“对普通中小企业来讲,境外上市的成本确实较高,但是香港创新板如果建设成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交易和融资上更多的收益。”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认为,现在还不好评判香港创新板对新三板的影响多大。不过,新三板自身有些功能未完全发挥,包括定价功能、大规模融资功能、股东财富增值功能等。
  管清友表示,从企业和投资人的角度看,还是要全面慎重地考虑赴港上市的综合成本问题。首先,内地投资者对内地企业具备信息优势,对于它们的创业模式有着更好的理解,获取公司信息的途径更便捷;其次,赴港上市资金成本可能相对较高,香港创新板的相关成本有降低的可能,但预计仍将高于内地资本市场,特别是新三板;再次,如果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后想回归内地资本市场,需要付出拆除VIE结构的成本,且时间相对漫长;最后,中小企业如果利用宽松的条件扎堆上市香港创新板,也需做好准备接受市场交易能否活跃、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风险。
  企业:暂时不会考虑创新板
  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多家三板公司表示,因为融资需求已经满足,或已经定下IPO目标等原因,目前不会考虑转战创新板。
  九立股份董秘廖军告诉记者,由于已经制定了A股IPO计划,不会考虑香港市场。廖军表示,挂牌新三板的好处是成为公众公司,而且有券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背书,树立了规范、可信的形象,与银行和其他机构谈融资和合作容易很多。
  一家新三板医药企业董秘告诉记者,公司不会考虑去香港创新板,因为公司的融资需求在新三板已经得到满足,现在公司主要任务是为新产品打开销路。
  一家PE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公司投资的是尚未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有可能会选择尝试香港创新板。“目前新三板的挂牌门槛其实也在提高,同时交易和估值方面也没什么优势。就港交所释放的信息来看,搞活创新板的诚意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认为,没有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在香港创新板上市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