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日记-57:淘汰赛的玩法
时间: 2017-08-02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MOM基金管理人日记-57淘汰赛的玩法
笔者:春华散人
十余年私募基金运营管理经验
每日所遇所感,所思所想,呈现以日记,分享于读者。
丰富的经验与走过的弯路,形成更广的眼界,更深的见解,为广大私募创业者提供思路,助力成功创业。
2017年8月1日 晴
开创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必然是为了实现投资理念,为了财富自由,为了在投资领域成功这些美好的理想而开始的行动。但是美好和成功不是只有一面,这另外一面是由许多东西组成的,漫长的等待、煎熬、挫折、各种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这事有点像《围城》,没进去的想进来,进来的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想出去,有些继续......不过,私募基金创业,确实是没进来之前真的不会有切实感受。
昨天特别有意思,收市之后来了两拨客人。一位是一家已经成立了一年私募的老总,一位是已经辞职几个月正准备进入私募基金行业做投资的朋友。可以说,一位是私募新人,一位是准私募吧。目的都是想在私募基金行业取得成功,阶段正好是一个准备加入,一个加入一年,故而问题很多,情况不同,但也有不少共同点。
成立了一年的这家公司,主要是CTA策略加上一点股票投资,已经发行并管理了3只小规模的产品。由于对这部分聊得不深入,无法具体判断其策略情况和基金业绩表现的情况,根据介绍整体来说是属于产品一年业绩表现还稳定。这位老总说最大的需求是运营方面的,对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感到有些难点。因为本身策略容量,投资人员资历人数的限制,公司在进入渠道资金方的合作名单中受限,希望能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找到投资能力互补的合作方,一起把公司策略容量和投资团队实力加强,从而获得渠道规模化的资金。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各项运营的事务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明确,日渐复杂,在人员配置和成本上的压力也加大,希望能找到合作方优化运营效率和降低自身成本。这位老总之前也是投资圈内人士,很清楚了解公司才发展第一年,还有好几年属于需要熬过去的发展期,因此对当前公司规模,成本问题都能坦然接受,但是最关注的是发展可能性问题,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也认识得很清楚。
可以说,这家公司面临的问题,是90%以上的私募初创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并且,这家公司情况还比其中至少一半的公司都好。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策略优势并不明确,渠道推进困难,公司初期吸引人员能力有限,运营成本压力大等等,都是常见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会有一些可行的方法,比如清晰的定位策略,重新整合团队,压缩成本等等,但是,这些方法不是神奇的灵药,该熬的时间还得熬,该过的坎还得自己过。我提出了一些建议进行探讨,也拿出一些方案来进行成本压缩。但是,我也很清楚地指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的困难性,如果要解决人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出让初创公司的股权就能很好地解决的。这个问题真的很难,我们看看这段话:“索罗斯等了多久才遇到德鲁肯米勒?而为什么他能遇到德鲁肯米勒?因为他是索罗斯。”以上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关于人才的问题。因此,哪怕没有人,自己扛,也比遇到假的德鲁肯米勒好。
而准备进入私募基金的这位投资人朋友,则很兴奋,踌躇满志,对自己的投资方式和收益率获取能力充满了信心。前来咨询如何更好地进行前期准备、注意事项和合作可能性等等。我们聊了一下,给了一些重要的意见,不过,我相信他还需要很久很久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以及能做到执行起来为他所用。他稍微有点失望,因为他原本以为孵化器是会给予他一些他想象中有的帮助。然而并没有,我们不会对没有经过测试评估的策略投资,也不会免费提供服务。
不过,只要他能成为真正的投资人,我相信他会明白,私募基金行业从来都不会天上掉馅饼,这不是一个帮扶的行业,只有你取得一个成功,才能获得资源,走向下一个成功......不明白这点的人,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了。